1、奥灶面:奥灶面出自奥灶馆,位于现亭林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
2、正仪青团子:青团子从前是江南地方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杂,馅心酿制粗糙,一般为农家自食。
3、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的大闸蟹可算是昆山一绝,有很多名人为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特地到昆山一游。当地人有种说法,农历九月吃雌蟹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则最好。
4、万三蹄:万三蹄出自近代富翁周庄沈万三的家里。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做法是用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为讲究,要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
5、袜底酥:"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
昆山三宝
昆石:产于我市玉山(又名马鞍山)中,天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似玉,晶莹剔透多窍,玉洁冰清,形状无一雷同,十分奇巧,所以称为巧石,又名玲珑石,他方人称昆山白石,历来被视为艺术欣赏品,供于几案,视若珍宝。
琼花:昆山亭林公园的琼花,被誉为“昆山三宝”之一。其中最大的一棵花树,连理交枝,树冠周整,玉花繁盛,堪称今世“琼花之最”。
并蒂莲:马鞍山下有并蒂莲,又名千叶莲、千蕊莲,为“昆山三宝”之一,原为元末高士顾阿莲手植,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人称“古莲”。苏州著名文人周瘦鹃首作文记之,称并蒂莲“色香双艳”。
三系列食品
万三蹄、万三方肉、万三三味圆、万三猪手、万三鸡腿、万三野鸭、及万三贡酒、万三宴酒和万三家酒,已成为周庄美食的代表。尤以万三蹄独树一帜,多次被评为食品金奖。随着周庄知名度的日增,已走出周庄,涌向中外餐桌。
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用旺火烧煮,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堪称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馔。
万三方肉:有猪鲜肋肉切方,以“万三蹄”工艺煮酥,是与万三蹄响应的宴客主菜。
万三味圆:有新鲜面粉制成面筋,包入肉末或虾仁、鸡丝作馅,做丸煮熟,兼具小笼、馄饨、汤包之味。
万三猪手:以传统配方烧煮的猪蹄爪,滋润美味。
万三鸡腿:以当年新鸡大腿为原料加工,皮酥肉嫩。
万三野鸭:以太湖野鸭为原料,用“万三蹄”工艺烧煮,肉嫩味鲜,成为餐桌上乘佳肴。
万三贡酒、万三宴酒、万三家酒相传沈万三家以糯米、高粱、玉米、小麦、大米及南湖水采用特殊流程,精心酿制而成,酒液清洌,口味甘醇。
周市太和奥鸭
昆山奥味酱鸭,简称奥鸭。配方技艺源出清宫药膳系列。太和奥鸭其特点是色、香、味,营养四者俱佳,有“一家奥煮,满街飘香”之誉。周市太和馆的奥味品,熔“奥”、“酱”两种烹调技艺于一炉,制作成目前的奥味酱鸭。特点是肥而不腻,嫩而不烂,鲜味入骨。
奥灶面
百年老店奥灶馆,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桥南堍,奥灶面以红油爆鱼和白汤卤鸭面为首。
红油爆鱼面: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细白柔嫩,红润喷香,食之爽口。
白汤卤鸭面: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一碗别具风味的奥灶面,将为您增添无穷的乐趣,留下无穷的回味。
小吃
三味圆又称汤面筋, 是昆山市周庄镇的名肴特产。周庄三味圆的皮以面筋为料,馅用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等调制剁细精制而成。用鸡汤烧煮,皮薄馅嫩,晶莹剔透,汤清味鲜,集点心、菜肴、鲜汤之美,轻轻一咬,鲜汁直淌,堪称上品。
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
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其它特色食品还有万三糕、童子黄瓜、虾糟、三味圆及当地的水鲜等。
江苏省昆山市,有一“奥灶馆”,是个卖面条的百年老店。每天早上,这里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你进他出,络绎不绝。来这里吃面的,不仅有近邻,更有远客,如上海、浙江和江苏其他各地的,人们说“到昆山,不吃奥灶面,等于没来昆山”。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昆山人把这一有特色的传统小吃,精心制做,达到了极致的境界。这里的奥灶面,汤有汤的滋味,面有面的讲究,浇头有浇头的配法。红汤面配熏鱼,白汤面配盐水鸭腿,人们吃后,无不点头称好。小小面馆,多时一个早上就能卖出3500碗,每碗16元,合计56000元。一碗面条引来如此众多的客人来昆山,又因一碗面条让人牢牢记住了昆山,奥灶面成了昆山市的一个经济、文化、社会的亮点,着实为昆山的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社会进步增添了一把力
卤味酱鸭是昆山的著名特产。其特点是色、香、味俱佳,有“一家卤煮,满镇飘香”之誉,在江南水乡颇有名声。
昆山,河港纵横,湖泊众多,芦苇丛生,草滩密布,历来是野鸡、野鸭、野兔栖繁衍的场所。昆山卤味以前用野生动物卤煮。昆山东北角的角市镇,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加工卤鸭而远近闻名。当时,全镇加工卤鸭的店家有10多爿,其中以邱邑芹的丘德斋野味店,吴少堂的太和馆和周家的醉月居最有特色。
万三蹄、万三方肉、万三三味圆、万三猪手、万三鸡腿、万三野鸭、及万三贡酒、万三宴酒和万三家酒,已成为周庄美食的代表。尤以万三蹄独树一帜,多次被评为食品金奖。随着周庄知名度的日增,已走出周庄,涌向中外餐桌。
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用旺火烧煮,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堪称色、香、味、形俱佳的肴馔。
万三方肉:有猪鲜肋肉切方,以“万三蹄”工艺煮酥,是与万三蹄响应的宴客主菜。
万三味圆:有新鲜面粉制成面筋,包入肉末或虾仁、鸡丝作馅,做丸煮熟,兼具小笼、馄饨、汤包之味。
万三猪手:以传统配方烧煮的猪蹄爪,滋润美味。
万三鸡腿:以当年新鸡大腿为原料加工,皮酥肉嫩。
万三野鸭:以太湖野鸭为原料,用“万三蹄”工艺烧煮,肉嫩味鲜,成为餐桌上乘佳肴。
万三贡酒、万三宴酒、万三家酒相传沈万三家以糯米、高粱、玉米、小麦、大米及南湖水采用特殊流程,精心酿制而成,酒液清洌,口味甘醇。
周市太和奥鸭
昆山奥味酱鸭,简称奥鸭。配方技艺源出清宫药膳系列。太和奥鸭其特点是色、香、味,营养四者俱佳,有“一家奥煮,满街飘香”之誉。周市太和馆的奥味品,熔“奥”、“酱”两种烹调技艺于一炉,制作成目前的奥味酱鸭。特点是肥而不腻,嫩而不烂,鲜味入骨。
奥灶面
百年老店奥灶馆,坐落在亭林路半山桥南堍,奥灶面以红油爆鱼和白汤卤鸭面为首。
红油爆鱼面: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细白柔嫩,红润喷香,食之爽口。
白汤卤鸭面: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一碗别具风味的奥灶面,将为您增添无穷的乐趣,留下无穷的回味。
小吃
三味圆又称汤面筋,
是昆山市周庄镇的名肴特产。周庄三味圆的皮以面筋为料,馅用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等调制剁细精制而成。用鸡汤烧煮,皮薄馅嫩,晶莹剔透,汤清味鲜,集点心、菜肴、鲜汤之美,轻轻一咬,鲜汁直淌,堪称上品。
到昆山游览玉峰山,人们总要去“奥灶馆”品尝一碗“奥灶面”。奥灶面以红油爆鱼面和白汤卤鸭面最为著名。红油爆鱼面,面条细白,汤色酱红;白汤卤鸭面,白面白汤,原色原味。
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因此“奥灶面”即便是在数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其它特色食品还有万三糕、童子黄瓜、虾糟、三味圆及当地的水鲜等。
奥灶面:奥灶面出自奥灶馆,位于现亭林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绣娘陈秀英经营,易名“颜复兴”。心灵手巧的陈秀英本来就擅长精细小吃烹调,她虚心征求意见,精心烹饪制作,果然非同凡响。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顾客盈门,名声四扬。解放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的意思和谐音,正式命名为“奥灶馆”。奥灶面深受顾客欢迎,首先在于汤面有特色。它继承传统做法,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鲜异常。其次在于饺头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再有就是,面条用精白面加工成龙须面,下锅时紧下快捞,使之软硬适度。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所谓“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饺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
万三蹄:万三蹄出自近代富翁周庄沈万三的家里。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万三蹄以猪腿为原料,佐以调料,做法是用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为讲究,要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煨煮熟烂要适度,过烂了易碎,破坏原形,经过蒸焖,皮润肉酥,汤色酱红,肥而不腻,咸甜适中,肉质酥烂,入口即化。煨煮好后皮色酱红,它的吃法更是特别,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将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剖开,让人们分而食之。万三蹄已经成为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的主菜,意为团圆,游客则拎着真空包装的新鲜万三蹄走。
正仪青团子:青团子从前是江南地方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杂,馅心酿制粗糙,一般为农家自食。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粘牙,存放数天不破裂、不发硬、不变色。后来正仪镇中心桥南一爿糕团店的陈四宝老大娘从赵慧处学得了这个秘方,从此青团子供应于市场,成了一种色味兼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
而后在改进团子馅心上又下了功夫,用百果心,采用枣子去核切成细粒,加白糖、玫瑰花、松仁配合;另一种是豆沙心。在这两种馅心做成的团子中嵌一小块水晶般的猪油,这样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压舌生香,其味醇美。从此正仪青团子的色、香、味胜过苏州黄天源、上海沈大成而闻名于苏沪一带。
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的大闸蟹可算是昆山一绝,有很多名人为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特地到昆山一游。当地人有种说法,农历九月吃雌蟹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则最好。这是因为九月雌蟹蟹兜里有丰满结实的蟹黄,其味特别鲜美;十月雄蟹蟹兜里的油膏厚实而肥,入口即化,是高蛋白的美味食品。吃大闸蟹极为讲究,光是吃蟹的工具就有十余个,无论是吃蟹背也好,吃蟹脚也好,吃蟹钳也好,总之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妙处。当然,现如今大闸蟹到处都有,但是到昆山阳澄湖去吃大闸蟹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湖心有一岛上餐厅,从岸上行快船10来分钟即到。在这里吃蟹,周围是湖光山色,碧波婉转,蟹的清香甘甜由舌至心次递铺散开来。这样品出的蟹味自然鲜美无比。如若单单吃蟹未免太单调了一些,也辜负了昆山这个好地方。所以,更上乘的品蟹之法就是一边品阳澄湖之蟹,一边赏湖色美景,一边听昆曲小调。昆曲乃昆山地方的一种地方戏曲,曲调婉约柔美,唱腔细腻简略,当年陆小曼就是昆曲的忠实票友。试问,美味配美曲,再加上轻点指尖、慢甩纱袖的苏杭女子,此情此景叫人不醉也难。
袜底酥:"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近年来,锦溪食品业在继承"袜底酥"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新品,并改进包装,不但更加美观而且保鲜,馈赠亲友携带也更方便。
奥灶面,青团子,周庄的万三蹄,锦溪的袜底酥,阳澄湖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