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 - 1821年5月5日)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 -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
拿破仑(荒野雄狮的意思)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国后,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拿破仑一开始自认是一个外国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国独立出去。16岁时父亲去世,他中途辍学并被授予炮兵少尉头衔。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但遭到另一个亲英反法的保利集团排挤,最后全家逃往法国。
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比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6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3月9日与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结婚,之后便匆匆奔赴前线。在意大利,拿破仑统帅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与萨丁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国的停战条约。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他成为法国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胁,因此任命他为埃及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2000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
然而1798年远征埃及本身是一个大失败。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部队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2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
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国国内保皇派势力则渐渐上升。1799年8月,拿破仑最终决定赶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国的拿破仑被当作“救星”来欢迎。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成功,成为法国第一执政,实际为独裁者。
拿破仑之后进行了多项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的《拿破仑法典》,是在政变的当天晚上就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亲自参加讨论最终确定,基本上采纳了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法典在1804年正式实施,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国的现行法律。法典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三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籍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1800年,拿破仑再度打败奥地利军,英国也不得不与法国签订和约,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土崩瓦解。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宪法,改为终身执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一世。但是他并不是由教皇庇护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还为妻子加冕为皇后。一年之后,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和奥地利在乌尔姆激战后,反法同盟投降。之后法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奥地利取消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次年秋天,英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军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波兰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1807年末西班牙爆发内部动乱,西班牙国王遭到人民的唾弃。拿破仑于是乘机入侵了西班牙,并让其长兄约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这个举动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对,拿破仑根本无法平息当地的暴动。英国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争端,英军8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8月30日占领了整个葡萄牙。之后他们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
正当拿破仑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际,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组成。奥地利在背后偷袭法在德国的领土,拿破仑被迫退出西班牙,率军东征。奥地利军队虽然一开始取得优势,但是拿破仑很快就转败为胜,迫使奥地利签订维也纳和约,再次割让土地。次年,拿破仑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为妻,法奥结成同盟。
博罗金诺战役获胜到了1811年末,法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拒绝继续与法国合作抗英,最后战争爆发。拿破仑率领操12种语言的50万大军进入俄罗斯。俄军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战术,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军历经博罗金诺战役(法军有7万人阵亡和重伤)后,进入莫斯科。拿破仑本以为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时在国内又有人策划了一次失败的政变,令他不得不赶回法国,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1万人。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他一生亲自参加的战役达到60多个,而其指挥的多个战役,直到今天在军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义。但是他的征战打破了欧洲的权力均衡,导致其他欧洲强权7次组成反法同盟,最终彻底击败拿破仑。在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新的欧洲秩序与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来。
虽然拿破仑曾经叱咤风云数十载,但是他的功绩是短暂的,在他退位后,法国的疆域很快又恢复到他执政前的样子,拿破仑的戎马生涯对之后的欧洲历史并没有重大影响。唯一能让他载入史册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编撰的《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是很多现代民主国家法律体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仑也是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构想并试图通过武力来实现的人。虽然他本人并未成功实现这个梦想,今天的欧洲正在朝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阿雅克修的拿破仑像
拿破仑为法国带来了荣耀,法国人民始终爱戴这位法兰西战士(有趣的是,他在18岁以前始终认为法国不是他的祖国),1840年12月他的遗体运抵巴黎后,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后,拿破仑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185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储(即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到老残军人院,女王让王子“在伟大的拿破仑墓前下跪”。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BF%E7%A0%B4%E4%BB%91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8月15日出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778年离开故乡进入奥顿中学学习,次年转入培养贵族子弟的布里埃纳军事学校。1784年进入巴黎军官学校,攻炮兵专业。1785年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青年时代,拿破仑信奉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目睹8月10日推翻君主制的起义,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准将军衔。热月政变后因被控与罗伯斯庇尔勾结而被囚禁,不久获释。1795年10月5日(葡月13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声名大著,授少将军衔,担任巴黎卫戍司令。次年,被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在对奥作战中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了《康波福米奥协定》,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1798~1799年远征埃及。因第二次反法同盟组成后法国战况不利,国内政局不稳,拿破仑丢下在埃及的军队突然回国,于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拿破仑坚决制止波旁王朝的复辟企图,迅速平定了一些迁延已久的叛乱,如旺代叛乱,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使自大革命以来动荡不安的局面安定下来。为进一步确保革命成果,亲自参与制定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还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执政府和第一帝国时期法国经济迅速发展,纺织、钢铁等部门产量成倍增长,工业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与旧贵族和旧官僚妥协,剥夺了大革命期间人民取得的重要权利,如普选权。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第二次至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中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至1809年,直接或间接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1812年6月21日,50万法军兵分三路进入俄罗斯。军事准备的欠缺、俄国寒冷的天气和俄军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法军几乎全军覆没。1813年,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仑率军与联军作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经历连年战争的法国终于抵不上整个武装起来的欧洲,最终在莱比锡战役中战败。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攻入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病逝,终年52岁。 四天以后,岛上的人为这位征服者举行了葬礼。在礼炮的轰鸣中,棺木徐徐下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在这幽静的峡谷深处,几棵垂柳掩映着一条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竞相开放。拿破仑,这位一度叱咤风云、有功也有过的盖世英雄,便长眠在这些绿叶鲜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满怀深情地参加了隆重的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经过凯旋门,安葬在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的园顶大堂。
拿破仑:一生传奇半世英雄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7:27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冯静
有人说,在法国,人们不需要专门找个日子来纪念拿破仑,因为在巴黎市区随处可见拿破仑的影子:以他指挥的著名战役命名的街道,埋葬他遗体的荣军院,收藏着他的军装和武器的军事博物馆,悬挂着他登基时画像的卢浮宫……法国人时时都能感觉到拿破仑的存在。
200年前的12月2日中午,在成就过法国无数帝王的巴黎圣母院,拿破仑身穿镶嵌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查理大帝1000年前登基时用过的宝剑,戴上了黄金铸就的桂冠,成为一名志在统领欧洲的大帝,而不仅仅是控制法兰西的国王。这一年,拿破仑35岁。
民间热闹 官方低调
为了纪念拿破仑登基200周年,在法国国内,各类关于拿破仑的纪念展览、研讨会以及新的出版物层出不穷。一批批装帧精美、价格不菲的纪念画册也在12月前后争相上市,其中一本包含40幅画作记录登基典礼各个细节的画册标价高达12000欧元,合人民币12万元。
与活跃的文化市场不同,法国政府这次却表现出与周围气氛异样的低调。当人们拥挤着去参观民间为此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化展览时,法国政府并没有举行任何的官方庆典。甚至在法国媒体间,也弥漫着一股对这位传奇人物的质疑和批评气氛。
悬挂在卢浮宫墙面上那幅高6米,宽近10米的巨幅油画,帮助人们想象着拿破仑当年登基时的奢华场面和威严气氛。这幅由拿破仑授权当时的著名画家戴维德所作的油画,从构思到完工总共花了整整4年的时间。画面上背对教皇、头顶桂冠的拿破仑正在为跪在他前面的妻子约瑟芬加冕,在两侧作为背景存在的人群,是拿破仑从欧洲各地邀请来的有声望的客人以及各国大使。
对于这一幕法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画面,在欧洲学界、媒体以及执政者中,却有着不同的解读。
法国《焦点》周刊把举行登基典礼的拿破仑与一位中非独裁者相提并论,认为那场豪华的仪式是一个“无聊透顶的行为”。因为它让人们想起,法国的年轻士兵在跟随这位战场英雄四处征战中付出的惨痛代价——40万跨过俄国边境的法国士兵,最后只有18000人得以生还;倒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法军有30万;在德国莱比锡仅仅进行了三天的“人民战争”(同反法联盟)中,就有7万名法国士兵丧生。
�鹿��费Ъ腋欢�恕の诶锵T蛉衔��澳闷坡厥且桓龆宰约和持蔚暮戏ㄐ悦挥行判牡亩啦谜撸���械恼�纬删投冀�⒃诰�履芰χ�希�挥心切┱秸���簿筒豢赡芑竦媚切┚�律系某删汀!?/p>
“目前的法国政府在政治上代表着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派的思想,他们认为拿破仑恢复帝制,建立独裁政权是对大革命自由平等精神的背叛,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政治野心而同欧洲教会的妥协。”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高毅教授表示,“基于这样的观点,法国政府在这次纪念活动中保持低调是自然而然的。”
民法典:永恒的丰碑
“长期以来,拿破仑一直蒙受着学院、媒体以及政治家的嫉妒和恶语相加。人们必须把他像其他历史人物那样公平对待。”巴黎拿破仑基金会的会长特瑞·伦茨说。
巴黎附近马尔梅松宫(拿破仑以前的私人官邸)的主管切瓦里尔对此颇为赞同,他表示,“人们往往只看到拿破仑作为一个战场上的英雄或者独裁者的形象,至于他为法国的《民法典》、国家银行以及学校教育做出的贡献,很少有人提到。”
今年3月21日,同样是《拿破仑法典》正式颁布200周年。这部1800年在拿破仑的推动下开始编纂的法典,内容包括民法、民事诉讼法、商业法、刑法以及刑事诉讼法。把大革命自由平等、自然理性的思想用详细且通俗易懂的形式规定下来,被称为奠定了现代市民社会法律体系的基础。
法典的颁布,不仅解决了当时法国法律体系混乱的问题,而且随着拿破仑权力的扩张,同样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法律体系。甚至在欧洲以外的加拿大、埃及、玻利维亚等国,也都曾经以《拿破仑法典》作为自己立法改革的蓝本。
到目前为止,这部只有436页的法典在经历了两个皇帝、三个帝国和四个共和国之后,一半以上的法律规定依然有效。
“战场上的所有胜利都随着滑铁卢一战的失败烟消云散,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我的那部民法典。”在圣赫勒拿岛上被囚禁的岁月里,拿破仑对编写《圣赫勒拿岛回忆录》的作者如是说。
欧洲之父?
法国《费加罗》杂志刚刚做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39%受访的法国人看来,曾经带着军队远征俄罗斯和埃及的拿破仑是一个“独裁者”,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另外有49%的人则认为拿破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
“39%持批评意见的人当中,应该以教育水平比较高的人居多。对大多数法国普通老百姓来讲,拿破仑还是一个完美的民族英雄形象。反倒是学界中人持批评意见的比较多。”高毅教授解释说,“对拿破仑评价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观点占上风的问题。”
色当战役失败之后(普法战争中的决定性一战),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破灭。但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拿破仑作为曾经战胜普鲁士的勇士再次成为神话。“直到上世纪60年代,人们才意识到拿破仑在政治上是有错的。”研究拿破仑多年,目前管理着拿破仑私人官邸的伯思哈特·谢瓦利埃说。
“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学术界的。事实上,任何的理由都不能影响法国人把拿破仑作为自己民族的英雄来看待。”高毅教授补充说。
不管怎样,拿破仑作为一个一生都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还是拥有一大批崇拜者。自从1822年他在圣赫勒拿岛上的监狱中去世后,关于他的书共出版了8万余册;而以这个来自科西嘉的传奇人物为原型拍摄过电影的导演在全世界多达200余位。即使是在加德满都的图书馆,人们也能看到壁橱上放置的拿破仑头像。
“这世界上没有比他更伟大的人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
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拿破仑仍然被法国人认为是除查理大帝和戴高乐之外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凭着他的宝剑和法典,拿破仑就成了现代欧洲的先驱者。”法国历史学家让·图拉德最近在他的一次演讲中强调,“拿破仑是欧洲之父”。
大帝登基
-本报记者 冯静 编译
1804年12月2日清晨,寒风裹携着雪花穿过巴黎的大街小巷。参加拿破仑登基典礼的客人从凌晨6点开始就已经陆续从家里出发,前往巴黎圣母院。圣母院的工作人员还在紧张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务必使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事实上,从5个月前开始,他们就已经为此而忙碌,登基典礼上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都由通晓礼仪的资深外交官——一名旧王朝的后裔精心设计。
虽然天气寒冷,整个巴黎城还是万人空巷,50万名市民几乎全都聚集到了从杜伊勒里宫(拿破仑的寝宫)到巴黎圣母院沿路的两边,甚至连沿街阳台和窗口的位置也被高价出租给疯狂的市民。围观的人群显得很安静,对即将开始的典礼,人们的好奇多于兴奋。
与教皇相互妥协
上午9点,教皇庇护七世准时从下榻的杜伊勒里宫出发。他乘坐的马车由法国骑兵队护送,按照惯例引领仪仗队的是教皇的使节——但这次的使节却骑在一头驴子的身上。这项故意的安排引起了两旁市民一路的嘲讽和讥笑。
拿破仑从来都不喜欢罗马教廷,但为了使自己的统治能因得到教会的支持而变得稳固,他还是选择了像曾经建立欧洲帝国的查理大帝那样接受教皇的加冕,只是他不会自己前往梵蒂冈,而是希望教皇能亲自来巴黎。
早在8月份,教皇已经接到了拿破仑的邀请。他本来不想答应这个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但与拿破伦邀请他的原因类似的是,教皇考虑到妥协可能改善教会在欧洲受革命浪潮影响日渐衰退的处境,而且说不定还能趁机讨回被法军占领的封地。他最后还是答应在11月初前往巴黎,为此,皇帝的登基典礼不得不从拿破仑最喜欢的11月9日(雾月革命纪念日)推迟到12月2日举行。
11月25日,拿破仑身穿猎装,在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迎接教皇的到来。相互拥抱之后,拿破仑的马车突然开始前行,他自己则率先从一侧跳上马车,然后才邀请教皇上来——孰尊孰卑一开始就被安排得清清楚楚。
12月2日正午12点,几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巴黎市苍白阴冷的天空。拿破仑和约瑟芬金碧辉煌的马车刚刚缓缓驶到巴黎圣母院,而庇护七世此时已经在清冷的宫殿里等待了将近两个小时。
巴黎圣母院,这座从1179年开始就见证法兰西历届国王加冕仪式的宫殿,只是当初为典礼选择的场地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选择是巴黎练兵场,那里曾经举行过很多革命庆典,但是被拿破仑拒绝了。德国历史学家富尔克·乌里希认为,这个“暴发户”是因为担心自己身穿华服出现在这里会受到民众的嘲笑,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典礼。这里的好处是,既可以方便为那些参加典礼的要人提供服务,同时又可以有效地和围观的群众拉开适当距离。为了这场典礼,巴黎圣母院附近的街道重新铺设石块,路边整栋的房子被拆毁,以便为当天的仪仗队腾出地方。
加冕
拿破仑在宫殿门口披上沉重的冕袍,与拖着长长裙裾的约瑟芬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在描述这次盛典时,都称之为是一次精心安排的“舞台剧”。在典礼举行的几个星期以前,拿破仑和他的妻子约瑟芬已经借助玩具娃娃和模型熟悉了典礼上的每一个细节。
空旷的大厅里,191名来自欧洲各地名门望族的嘉宾个个身穿华服,他们被专门邀请来参加这次登基大典。这也是为了向他们展示拿破仑的帝王威严。
拿破仑两年前从意大利带来的音乐家专门为这次的加冕弥撒、仪仗队表演以及典礼的各个环节作曲,为之演奏的是两个分别由4支合唱团和300名演奏者组成的乐队。
设计礼服的宫廷画师据说是从文艺复兴时代人们的穿着中得到的灵感,为拿破仑设计了束脚的裤子,西班牙风格的背心以及丝绒帽子。放在圣餐台上的王冠用黄金打造,是仿古罗马式的桂冠造型。
坐在圣餐台前等候加冕的拿破仑,身着镶嵌着银鼬皮的紫色天鹅绒礼服,佩戴着据说是查理大帝登基时曾经用过的宝剑,手执权杖。按照拿破仑的计划,这些装饰应该让它看上去更有威力。但是按照历史学家罗曼·莱克的理解,“此时他脸上却表现出一种少有的不自信和僵硬,他似乎是被自己的威严给压倒了。”
弥撒过后,教皇为拿破仑夫妇的头上和手心分别施了涂圣油礼,并且为他们的王冠赐福。关于加冕的那一刻,史学界最新的一种说法是:拿破仑自己从圣餐台上拿过桂冠,亲手为自己戴上。这是事先同教皇商定好的。而之前由法国19世纪另一位历史学家提出的说法是:拿破仑从教皇手中抢过王冠,戴在了自己头上。后一种说法因为富于戏剧性,传播的范围似乎更加广泛。
整个加冕仪式持续了整整4个小时,在沉重的礼服下,拿破仑自己也不时表现出困倦的表情,好几次控制不住地打着哈欠。几乎所有在场的嘉宾后来都抱怨这个加冕仪式过于冗长,而巴黎圣母院的宫殿也太过寒冷了。
10年之后,欧洲反法联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重返巴黎的拿破仑最终兵败滑铁卢,“百日王朝”结束,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被驱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赫勒拿岛了却残生。
拿破仑生平(配文)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科西嘉岛
●1793年拿破仑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革命党雅各宾派的拥护者。
●1795年拿破仑率兵平定巴黎的贵族暴动,之后升为军队主帅。
●1796年与约瑟芬成婚,在意大利战役中战胜奥地利人,把法国疆域向西南方向扩展。
●1799年欧洲各国第二次组织反法联盟,法国渐入下风。
●1804年通过全民公决,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
●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击败俄奥军队。
●1806年奥地利和普鲁士拒绝加入拿破仑保护下的莱茵联盟,法军攻入柏林。
●1808年法国军队占领西班牙,国王被迫退位。
●1809年奥地利在瓦格拉姆战败,被迫让出大片国土。
●1810年拿破仑在跟不能生育的约瑟芬离婚不到一年之后,迎娶奥地利奥格斯堡王朝的公主玛丽·路易斯为妻。
●1812年拿破仑虽然带着大批军队到达莫斯科,但是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之下被迫撤退。法军在长途跋涉之后几乎全军覆没。
●1813年普鲁士、俄罗斯、大不列颠、奥地利、瑞典结成联盟,在莱比锡与法军对决,在这场号称为人民战役的战争中,法军失败。
●1814年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退位。
●1815年拿破仑带着700名士兵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最
后兵败滑铁卢,被驱逐到大西洋上的孤岛圣赫勒拿岛。
●1822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去世。
●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被运回巴黎,下葬荣军院。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