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需要有关梁园的传说!!

急求.!需要有关梁园的传说!!急!!!!!!!!!!!!!!!
2024-12-23 06:24:2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位于佛山松桂里的梁园,是清代广东著名的四大名园之一。原名十二石斋,是清道光年间顺德人梁九华的星草堂旧址,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

梁园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并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迩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时至民初,一代名园已濒于湮没。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18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对现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抢救保护,1990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于1994年开始大规模的全面修复,总面积达21260平方米,使名园重光成为现实。

回答2:

位于佛山松桂里的梁园,是清代广东著名的四大名园之一。原名十二石斋,是清道光年间顺德人梁九华的星草堂旧址,1984年重修后,改称梁园。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占地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

梁园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并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梁园由当地诗书名家梁蔼如、梁九章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梁园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如雅集酬唱、读书著述、家塾掌教、幽居赋闲等多种文人文化生活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展现了古代佛山文人对远离大都会凡嚣、享受林泉之乐的追求,也体现了“广府文化”中对花园式宅第和自然的空间环境的向往;其典型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反映佛山名人荟萃、文风鼎盛的重要实物例证。

回答3:

梁邱镇是春秋末期梁国的所在地,传说有一年的三月三日,梁王携文武二妃来到温凉河边,举目远望,青龙山层岩百姿,怪石如磐,秀木葱茏,虬枝生风,俯首凝目,河水清澈澄明,不时会看见一群群潺头鱼溯流而上,水底有一层绿缎似的细沙,细沙上点缀着五彩石子,玲珑剔透,晶莹夺目。三人下马涉河,忽然武妃惊奇地嚷道:“奇哉,妙哉!北边河水温温,南边水寒刺骨。”
在当地,有这样的传说。古代蒙山一带,由于山峦层层,山又多又高,水排不出去,水灾非常严重。大禹就带着一伙人在蒙山顶上安下营盘,治理这一带的水患。他带领百姓在蒙山前开出一条河治水,现在叫浚河。在开这条河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向南有汶山阻挡,往北有肖山阻隔,大禹愁得茶饭不思,试过很多办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大禹在钟罗山东边二神山脚与小花山接口处开出一个豁口,把积水排走了。“蒙山九回头,费县水倒流”就是从那时候形成的。
据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听说大禹治水有方,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执意恳求去给民工烧茶做饭。舜王答应了她们的要求。治水任务完成后,娥皇和女英把锅里没用完的温水倒在地上,在她们倒水的地方突然冒出一眼清泉来,泉水翻出的水花像串串的珍珠,还冒着温气,掬一捧喝下去,顿觉清香甘甜,神清气爽。泉水顺势而下,与梁邱境内的地表水汇合,左边凉,右边温,人们便叫它温凉河。据说住在河边的人因为常饮此水,大都健康长寿。史书记载,大禹的确在蒙山一带治过水,然后又治徐淮水。
在当地,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温凉河水之所以一半凉一半温,与东海龙王有很大的关系。相传古时候,东海龙王三公主被青龙洞里的泥鳅精抢走,洞中逼亲,三公主誓死不从,泥鳅精无奈,逼其在青龙山上牧羊。当时青龙山下是四五十里的寒江湖,三公主见一年轻书生欲投湖自尽,便前去搭救,原来书生是柳毅,因拜师学医无成,无颜回家面对父老,因此轻生。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恨晚,互诉衷肠,便产生了恋情。三公主破指血书,柳毅怀揣血书,跋山涉水,历尽了千难万险,将血书送给东海龙王,东海龙王遣青龙斩杀了泥鳅精,扒掉了堵水岭,湖水倾泻东逝,形成大河。龙王欲迎回三公主,三公主爱慕柳毅,誓死不回,由青龙保媒,与柳毅结拜为夫妻。一年冬天,暴雪遮天盖地,河水冰封尺厚,三公主为破冰饮羊,手被磨破,冰未能破开,不由得席地痛哭,恰巧东海龙王来看女儿,见此情此景十分心疼,龙威大发,对着青龙山边的河源头连吹三口龙气,喷气如狂风,温浪滚滚,顿时温腾腾的河水顺流而下,冰融化了,羊喝上了温水,从此这条河冬天一边流温水,一边流凉水。
一条温凉河,一半温,一半凉,让人们平添了几多遐想。春秋末期的梁王曾为此赋诗一首:“万古奔腾兮,云影岚光。山水相傍兮,上下一色。龙女饮羊兮,令尊神呵。一河温凉兮,天下独绝。”
梁王咏温凉河的诗句中提到了龙女饮羊的故事,但并没有说明龙女的故事是导致一河水有温有凉的原因,而只是在诗句中提到一条河流一半温、一半凉这一天下独绝的现象。那么,温凉河半温半凉之谜究竟是什么呢?
据介绍,这河里的水就是一半凉一半温,在冬天表现更为明显,河南面都结冰了,而北面的河水依然哗哗作响,从不结冰。这一现象存在于梁邱镇一直到上游两三公里的河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