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浩然之气、守正不阿、来去分明、不偏不倚、一视同仁、正大光明
一、浩然之气 [ hào rán zhī qì ]
释义:正大刚直的精神。
出处: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正大刚直的精神。
二、守正不阿 [ shǒu zhèng bù ē ]
释义: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汉朝班固《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译文:子坚持自己公正独立的立场,不随意屈从众人错误的意见。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处理事情公平正直。
三、来去分明 [ lái qù fēn míng ]
释义: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也原谅我这不守闺门是出于万分无奈,不曾玷辱门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手续清楚。
笔顺
四、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释义: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译文:中正平庸的人,不偏袒任何一边,不会超过或少于本来的度。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表示公正、中立。
五、一视同仁 [ yī shì tóng rén ]
释义: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译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推举。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形容平等对待
1、舍己为人
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出自:《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
2、高风亮节
形容人品格高尚,有坚贞的节操。
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译文:我对渊明高风高节,固然已无愧于商山四皓,但还是仰慕的,尤其看到他的好朋友之情的贤人,崇尚。
3、大公无私
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出自: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译文:忠诚的人,中了,至公无私。
4、锲而不舍
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5、不屈不挠
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出自:《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离(屈)。”
译文:乐昌诚实;不屈服(干扰)不离(屈)。
1、正气凛然
拼音:zhèng qì lǐn rán
意思: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章:“杜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昂头命令道:‘送我回监狱!’”
2、顶天立地
拼音:dǐng tiān lì dì
意思: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译文:你们诸位,一个个都是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的人。
3、乐于助人
拼音:lè yú zhù rén
意思: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康同璧的乐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响。”
4、兢兢业业
拼音:jīng jīng yè yè
意思: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译文: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
5、两袖清风
拼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意思: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出处: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译文:拄着藜杖,跟随月光走过漫漫长桥;两袖清风意为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