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一则“某省足球学院选材硬性规定球员身高180cm以上”的传闻着实令人诧异,不过很短时间内,该学院就悄然撤下了相关条款。长久以来,关于足球选材的话题,在中国足球长期关注成绩的大背景下,很少被人提及。通过一番了解,却感到各种足球选材标准的背后,是足球思维的不同。
业余教练并不全在“选材”
随着社会各界对足球发展日益重视,十几年前由地方体校和知名足球学校培养球员的基本模式,如今正发生着变化。校园足球和社会青少年足球日益普及,体校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越来越多的足球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那么,对小球员的选材角度有变化吗?
其实,在面向社会招生的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看来,能培养出走上职业道路的球员当然好,把足球作为兴趣来传递同样重要。在北京从事青训近10年的官教练(化名)就认为,站在专业的角度,有天赋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我们平常做训练营,来踢球的孩子,有的是自己爱足球,也有的是家长酷爱足球,但除了凤毛麟角的几个人,九成以上的孩子不具备成为职业球员的能力。所以对我来说,孩子来了以后,只看一点:喜欢足球就可以。”官教练说。
至于判断拔尖的孩子潜力如何,更高一级的足球学校、甚至职业俱乐部会派专门人员来考察和了解,训练营也会主动去推荐。“身体素质特别好,足球智商非常出色的,我们会推荐上去。但让足球更广泛地普及才是我的心愿。毕竟我才能碰到几个人,想让足球水平上去,还得更多人踢才行。”
老派教练的“经验判断”
为一家北方俱乐部梯队建设服务超过10年的王教练(化名),已带出了3个年龄段的球员,从他手下走上中超、中甲赛场的球员近20人。选材,是为俱乐部组建梯队的头号大事。
“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抗压能力,这些都是选材时我们需要考虑的。”王教练说,他手下拔尖的几名球员,在选材阶段都已展现出了超人一等的天赋,有的是踢球思路清楚,有的是身体素质极好。
“但如果说选材的标准,我觉得是靠经验判断,没法落在文字上。”王教练推心置腹地说,多年做青训总结出的“感觉”,是他在选材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但这是一个很难去量化的标准。
他举了一个例子,某个孩子的身体条件一般、踢球的感觉也不突出,但可能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节奏,教练敏锐地捕捉到了,就选中了,这些东西,其实也是足球天赋的一种。
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 1988年克鲁伊夫执教的时候,树立了一个重要的理念:所有梯队从他驾临巴塞罗那这一天起,必须采用433阵型,并在比赛中建立“控球、传递以及用技术瓦解对手”的信念。 也就是说,从最小的孩子开始,只要是在拉玛西亚青训营出来的孩子,他从小接受足球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贯彻着和巴萨一线队相同的战术理念。所以当他们被调到一线队的时候,根本不会对球队的打法感到丝毫的陌生,在自己从小一直所在的位置,继续同样的打法,不需要作出任何改变。所以不存在磨合问题。就算是不认识的新队友,但是在配合上同样都是从小接受的相同的教育。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配合默契。根本不用过多的交流。因为打法从小就成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