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淮政发〔2008〕5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根据我市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编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淮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格局。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域的开发条件,明确主要承担发展经济、集聚人口功能的区域,以及主要承担保障农产品供给、保护生态环境功能的区域,形成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空间开发格局。
(二)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突破行政区划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调控政策,引导不同的区域形成符合地区特色和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发展道路,不断促进开发程度较高地区提升发展层次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编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经济和人口向重点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集聚,在有限的空间上实现高效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向更多的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促进我市三大千亿元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有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空间规划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的规划,是未来国土开发活动的基本依据。编制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改变过去国土开发基础性规划缺失、各种规划相互衔接不够的状况,促进形成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国土开发规划体系。
二、明确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
思想: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以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空间上的合理均衡分布为要求,前瞻性、全局性谋划好未来全市人口和经济的基本格局,引导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与不断缩小的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新格局。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在生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合理布局人的生活、生态、生产空间。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主体功能区为主要依据,形成不同区域居民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坚持优化结构。以生活、生态、生产在空间上合理配置为要求,优化、调整空间结构。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和城市居住空间,稳定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减少农村居住空间,扩大服务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空间。坚持统筹开发。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各类生产要素,统筹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促进空间均衡发展。坚持集聚开发。把集聚建设作为一个基本导向,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在城市建设上,继续坚持以大城市发展为主导,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在农村建设上,引导居住过于分散的农民适度集中居住。
坚持协调开发。按照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在空间配置上相协调的要求,形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区域要集聚生产力,集聚生产力多的区域集聚相应规模的人口。同时,人口和生产力集聚的规模不能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坚持可持续开发。要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开发活动的重要前提,把保护自然生态和维护生态平衡作为开发活动的重要条件,将绝大部分国土作为生态安全和农业生产空间进行严格保护。依据开发强度,合理分布居住、产业和生态空间,保障耕地面积不减少,积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
三、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按照省里制定的技术方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大类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空间分析技术,对全市国土开发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为划分主体功能区提供技术基础。
(二)开展市域主体功能区初划。在国土空间评价的基础上,原则上以县为空间单位,划分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按照法定范围或自然边界确定禁止开发区域,并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各类区域的功能定位、开发方向和管制原则。
(三)加快推进市县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县规划在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明年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泰州市试点成果和“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积极推进市县规划的编制工作。
四、明确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具体要求
(一)科学认识主体功能区。要准确把握发展与开发的关系,开发是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活动,限制开发区域不是限制经济发展,更不是限制社会发展,而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适宜经济。主体功能区突出的是主要功能和主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区域就只有一种功能,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域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区域以外,还必须有严格保护的区域,限制开发区也有一定比例的产业活动空间和建设空间。各类区域都要明确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都有新增建设用地,都有发展的权利。
(二)整体利益最大化。着眼于提高淮安整体竞争力、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各类要素合理分布,要做到局部服从全局、全局兼顾局部。资源环境好、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实施集中集约开发,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集聚更多的经济和人口。
(三)与全省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相一致。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区域要依托中心城市,与省“四沿”布局相协调,我市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以“辐射2000万人口的苏北腹地中心城市”为依托进行划分,其他区域总体上以限制开发为主。
(四)合理划分四类区域。禁止开发区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水源涵养区、重要湿地、洪水调蓄区以及基本农田等。限制开发区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所在的县、重要生态功能区面积占县域国土面积比重超过25%的县,以及水环境容量较小、自然灾害较严重、水资源短缺的县等。优化开发区包括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以上的县、建设空间占国土空间的比重超过25%的县、水环境超载严重的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的县。重点开发区包括位于全省战略发展重点区且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的县、建设用地比例一般不高于25%的县、重要生态功能区占国土面积比重不高于20%的县,以及水环境胁迫程度不高、自然灾害影响不大、水资源保障程度较好的县。
(五)要有空间结构。在省给定的开发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比例。
(六)空间单元要保持一致。原则上以县为单元划分,不再划分亚区。
(七)主体功能区域一致。国家和省确定的主体功能区,市里在初划时不能改变其主体功能,必须保持一致。
(八)综合确定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划要以技术方法划分为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强调科学客观的分析,尽量减少人为主观性,但可以结合定性判断和战略选择,综合确定。
(九)划分方法一致。统一采用省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开创性工作,理念新、要求高、涉及面广、任务重。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具体工作。
(二)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按照工作任务和要求,明确责任,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强化落实,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三)经费保障。由于此项规划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市县(区)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09年没有新标准。
怎样的赔偿要看政府的拆迁公告执行的是哪一年、哪一号文件,至于淮政发57号文件,不管哪一个评估单位都有,你可以找他们。
被拆迁户可以自选评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