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同一商会内,也许是同一地区的人,也许是从事同一行业的商人,而企业一旦加入商会,就等于成了商会交际圈内的人,且由于地缘关系,交往、沟通更为便当,只要有心,很快就可以组建起对企业有用的人脉关系网。
2、行业商会不仅能够增进本会会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促进会员间的合作与共赢,增强商会的活力、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和总商会旗下的其他多家兄弟行业商会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和商贸往来。
3、另一方面,还能够迅速巩固和提升会员企业在业内的主导地位。会员一旦加入商会,即享有独特的经济地位,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主任等金字招牌,更容易赢得消费者与客户的青睐,不断给会员企业带来商机和财富。
4、商会作为一个商人的团体组织,它所拥有的平台,使之成为沟通渠道和信息的汇聚地,其信息量远比个别商家多得多。参加商会不仅可以获得商会秘书处提供的商业信息,还可以从政府部门、企业家和乡亲间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对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人脉网络
做生意,首先得有人脉,得有关系。人脉就是最大的财富。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懂得人脉比金钱更重要,因此他会把参加社交活动,结识更多的人,聚餐应酬,当做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从结识的人中选定少数人进行较长时间的感情投资,最终成为好朋友。其结果,这些朋友一定会在某一时期出手相助,助其成功。鉴此,在同一商会内,也许是同一地区的人,也许是从事同一行业的商人,而你一旦加入商会,就等于成了商会交际圈内的人,且由于地缘关系,交往、沟通更为便当,只要你有心,很快就可以组建起对你有用的人脉关系网。有一项研究证明,你只要有6个朋友,你就有办法同世界取得联系。朋友的朋友,就是你的朋友,参加商会等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走向广阔的社会,融入集体的行列。这应是你组建人脉网络的一大捷径。
二、信息渠道
当今是信息社会。做生意需要及时掌握政策信息、投资信息、项目信息、产销信息、价格信息等。如你能提前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市场的走向,以及投资风险的警示,至少你会增加投资兴业的保险系数,更何况也许一个有用的商业信息,或偶遇的商机,往往产生于众人不经意的交谈之中。你能敏锐觉察,并提前行动,就有可能赚到大钱。而商会作为一个商人的团体组织,它所拥有的平台,使之成为沟通渠道和信息的汇聚地,其信息量远比个别商家多得多。参加商会不仅可以获得商会秘书处提供的商业信息,还可以从政府部门、企业家和乡亲间获取有用的信息,这对你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将会有大的帮助。
三、宣传窗口
一个人在社会上必须有声誉;一个企业在社会上必须有个信誉。而这声誉和信誉的获得,除依靠个人日积月累的为人行事,靠企业自身的宣传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赢取外,如果加入商会,依托商会的网站、刊物和会议、活动场合的宣传,那就会取得花钱少收效大的宣传效果。举个实例,《京榕商》第三期刊登了许扬明常务副会长的专访,社会反映良好,很快就有两个高速公路项目的拥有者找到我,说是看了我写的专访,才知道许总的实力和为人,愿意与之合作。
也许有人说,我不是什么人物,生意也做得不大,宣传不宣传无所谓;或许还有些商人,甚至企业家,向来低调,不大乐意张扬。不过依我之见,生意做到一定程度,要想扩大产品的影响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对外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把宣传看成是个人好处出风头。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把生意做大,为了赚更多钱。个人的声望与生意的红火程度往往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不惜耗费巨资在媒体上打广告。
四、求助平台
一个人不管多么成功,也都会有求人的时刻;一个企业不管运营多么顺当,也会遇到突发事件或靠自身能耐无法排解的难题,需要借助外脑、外力,更何况,我们的许多从事小生意或企业实力还相对弱小的商人,在创业或生意拓展的初期阶段,势必要不时求助于他人。加入商会,你就有个诉求的平台,可以借助商会业已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渠道和商会内其他企业界人士拥有的公共关系资源,帮你协调,甚至解决你在经商过程中遇到的寻求土地、项目、资金、产品销路、乃至种种维权事项
政府目前正在与市场主体之间构架一张新型的管理服务网络,而商会体系正是这一网络的核心所在。但中国商会体系在构建信息网络、协调会员利益、促进行业自律、开拓海外市场以及职业培训、技术咨询、进出口文件资料提供等方面仍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社会、经济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商会不仅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领域一个的必要组织设置。商会以获得普遍公认的制度性程序和方法,调节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支撑市场经济运作,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监督、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服务于经济主体和公共生活秩序,更多地体现在寻求安全保障和信息共享,同时向社会共同承担一份诺言和责任。
千亿资金正流向什么股? 每日最新资金热点揭秘! 今日出现的超级大买单! 下一个热点板块会是谁? 就我国整体经济形势而言,商会所具有的经济、社会职能目前正由一个网络状的经济体系来承担,该体系由四大部分构成:以工商行政为主要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以工商联为代表的狭义商会、行业自律性组织和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将其统称为广义商会。
我国商会组织始创于1903年,中日甲午海战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日俱增,五口通商后,清政府认识到,纵观东西各国,交通互市,殆莫不以商战胜商会者,所以保商情,通商利今日当务之急,非设立商会不为功。(《光绪东华录》)为适应环境,维新变法,开展对外商务,清政府成立了商部,同年,商部奏请在各省及重要商埠设立商会。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的商务总会陆续成立。
当时商会的头面人物,都需要有职官名称或科举头衔才有资格入选。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商会亦如此,凡商会对外联系工作,有职位、有官衔的,方可平起平坐,受到礼待。如是商民百姓,则须跪拜禀呈。可见当时商会的官僚气息之浓。
更新观念,打破二元管理现状
尽管承担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实施了相当大程度的商会化改革,但现有商会体系的组织、管理仍然照搬了很多原来的政府模式,商会组织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其领导人更是多数由原来的单位领导兼任。
这种现状必然造成对工商企业的二元管理格局:一方面,商会体系中的市场力量必然要求企业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利益独立的组织,自主制定章程和选举领导,并民主地监督商会公正地服务于会员;另一方面,商会体系中的行政力量必然在一定政府授权的基础上树立组织权威,强制管理市场主体,更多地服务于市场利益而非组织利益。在这种二元管理体制下,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无秩序的消长竞争,必然造成商会体系内部激励、相容机制的混乱,最终导致管理效率和会员利益的损失。
我国工商企业二元管理体制突出地表现为工商局和商会的并存。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形式上的并存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真正造成工商管理效率低下的是二者在市场监管职能上的重叠。商会组织虽然具有专业而高效的市场信息网络,也能通过外部激励有效降低内部性交易成本,但真正具有市场一线管理权和管制权威性的却是工商局,管理职能的重叠和管理能力与权限的分散在此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以温州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末,温州地区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各地厂商和消费者对温州商品避犹不及。对此,温州工商局几经努力,却收效甚微,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先后成立了一百五十余家民间商会或同业公会,自发担当起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重任,温州产品至此才开始逐步成为放心产品的代名词,温州民营经济也以此为契机发生了质的提升。
可以说,商会的形成、发展和职能拓展,在温台经济模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我国要发展商会体系,完善商会的市场监管和服务网络,必须突破市场管理行政化的传统观念,打破工商企业二元管理的现有格局。只有这样,商会体系才不会蜕变成二政府,其激励相容机制才能发挥效能,及时、准确地分析市场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和服务行动。
突出体系,强化自主管理格局
理论上讲,不同的组织定位与不同的组织职能相对应。商会对上有辅助政府决策的义务,对下有监管工商企业的职责,如此大跨度的职能安排决定了商会必须由组织定位不同又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分支机构构成,并自成体系。
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商会也鲜有以独立组织形式存在的先例。中国商会体系虽然名义上以工商联这一综合性组织为主角,领导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成为体系,但由于二元管理格局的存在,现实中倒是工商局和由原来的各行业行政主管局演变而来的行业协会常常喧宾夺主,商会体系二政府色彩浓厚。
近年来,随着行政机构改革的深化,中国商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体系设置和职能发挥,比如工商联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提案,为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发挥了突出作用;又如曾经由工商联主办的世界华商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有力促进了中国企业与海外华人企业的交流联系。但总的来说,中国商会体系在构建信息网络、协调会员利益、促进行业自律、开拓海外市场以及职业培训、技术咨询、进出口文件资料提供等方面仍显得力不从心。
如此现状固然同商会体系的层次设计以及激励、相容机制的运转效率有关,但其根源还在于我国商会体系缺乏独立、有序的管理权限。诸如维护行业自律所需要的管理企业的权力、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伪劣假冒的权力、协调会员间利益冲突的权力、与政府或者其他行政组织谈判以维护会员利益的权力等在商会体系内外处于高度分散又相互冲突的状态。商会体系对市场的管理不得不依附于政府的行政力量;商会的市场信息也不及隶属于政府的信息中心全面和权威,这样的商会,即便同政府相比也毫无竞争力可言,工商企业成为商会会员的积极性必然遭受严重挫伤,进而商会维持自身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也将捉襟见肘,商会自我积累,持续改进的机制由此失效,长此以往,商会体系必然陷于困境。
我国商会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必须从政府对商会的适度授权起步,突出商会体系在市场监管和企业服务方面的独立职能,扩大商会体系对市场和企业自主管理的范围,并逐步强化其管理和服务的权威性。只有这样,商会体系的市场化管理与政府的行政性管理才能实现有序分工、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优化定位,构筑分层管理体系
据此分析,我们知道,商会体系内的分工协调和层次设计对体系整体激励,相容机制的运转效率具有深刻影响,所以在明确商会体系在市场和经济服务网络中的地位,实现政府向商会体系授予市场和企业监管权力的基础上,还须对商会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作出准确的性质定位和职能安排,以构筑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管理体系,促进商会体系内部的有序分工与和谐互动。
从我国市场发育状况、市场管理传统和政府经济管理理念出发,在现阶段,我国商会体系至少应保留四大性质定位存在明显差异的组成部分:狭义商会(特指工商联)、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指工商局)。
当然,商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性质定位的差异是与商会体系内部就服务对象、运作目标和职能安排等方面设置的分工协作关系相对应的,而商会体系内部的分工安排则是完成相应的管理权限授予以及权力再监督机制构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