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指长期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叶圣陶先生曾要求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指出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应从哪方面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关注学习需求、养成听的良好习惯。
听是说的基础,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是从模仿中来的。所以,教师要用规范的语教学、说话,使学生学有榜样。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时专心听讲,脑子里要想讲课的内容,特别要留心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解答的。除此,还要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取长补短。
二、养成说的良好习惯。
小语大纲要求:“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理解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已的意思。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下面几方面的良好习惯:
1、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学不问,难有学问。在学语文时不仅要眼到、耳到,还要心到、口到,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新知。经常勤思好问,积极发言,不但可以使自已的思维变得活跃,而且可以提高自已的口头表达能力。
2、说句说段的习惯。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用生字新词造句、说段。如:~~~~~~~
3、复述背诵课文的习惯。对故事性强的课文要让学生复述,对名篇佳作、精彩片断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这样做,不仅能练习说话,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陶冶,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养成读的良好习惯。
读书的良好习惯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预习课文的习惯。课前先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接着通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最后细读课文,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思考一下课后的问题。
2、养成工具书的习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常用的工具书是学生学习语文、阅读书报离不开的“好老师”。要培养学遇到生字新词就翻一翻字典的习惯,随时解决学习上的“拦路虎”。
3、朗读、默读课文的习惯。学语文,即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经常朗读课文,可以锻炼口头语言,深入领会文意。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语音标准,不添字,不丢字,不改字;不读破句、短句、不顿读、唱读;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4、及时复习功课的习惯。古人说:“温故而知新”,只有每天及时复习功课,并动笔做适量的作业,才能使学生 巩固所学的知识的准备。
四、养成写的良好习惯
1、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经常写读书笔记对理解、记忆、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的好处。其主要形式有四种:
1、一是摘抄。读书时遇到好词句、格言、俗语、警句、美文等,要随时抄录在笔记本上,供日后借鉴。二是点、划、注。在阅读课文时养成边读边圈、点、画、注,以显示重点、难点。三是写提要。就是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归纳文章的要点,也可以用文中的小标题加一些说明写成读书提纲。四是写读后感。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认识、自已的感受。这样,既可以使自已对所读的书的理解更深刻,还会提高写作水平。
2、认真书写的习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从笔画到笔顺,再到间架结构,再到行款格式等都要工整。美观、做到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令人赏心悦目。
3、独立做作业的习惯。这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末经思考过的作业不轻易去问别人,按时完成作业‘做到不缺、不拖,今日作业今日完成;认真查看老师批改的作业,若是作业有错误行及时订正。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在阅读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学会借助标点符号辩明语气、分清结构,正确理解文意,恰当地停顿,准确地表情达意。
5、良好的习作习惯培养。要使学生养成在习作时,认真做好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的工作,以及先拟提纲后打草稿,再推敲,自行修改作文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