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不同:
洋丝瓜,学名佛手瓜,又称梨瓜、拳头瓜、福寿瓜。
丝瓜(学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
2、产地不同:
洋丝瓜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15年传入中国,在中国江南一带都有种植,以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最多。
丝瓜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
3、营养成分不同:
洋丝瓜清脆,含有丰富营养。每千克鲜瓜中含蛋白质5克、脂肪1克、纤维素30克、碳水化合物77克,还含有维生素C220毫克,核黄素0.1毫克,含钙500毫克、磷320毫克、铁40毫克。洋丝瓜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
丝瓜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C,还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胶、丝瓜苦味质、瓜氨酸等。
每100克含蛋白质1.4-1.5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3-4.5克,粗纤维0.3-0.5克,灰分0.5克,钙18-28毫克,磷39-45毫克,核黄素0.03-0.06毫克,尼克酸0.3-0.5毫克。抗坏血酸5-8毫克。
扩展资料:
丝瓜攻效:
1、抗坏血病:丝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
2、健脑美容:由于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3、抗病毒、抗过敏: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丝瓜
一、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洋丝瓜具块状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不像普通的瓜豆,只有短短的不到一年的生命,倘若不遭虫蛀鼠咬,不遭大的自然灾害,至少也能活十余年。洋丝瓜喜温、耐热,移栽方便,易成活。
丝瓜属于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卷须稍粗壮,被短柔毛,通常2-4歧。叶柄粗糙,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
洋丝瓜:
丝瓜:
二、生长习性上的区别:
洋丝瓜雌雄同株。雄花10-30朵生于8-30厘米长的总花梗上部成总状花序,雌花单生,花梗长1-1.5厘米;花冠与花萼同雄花;子房倒卵形,具5棱,有疏毛,1室,具1枚下垂生的胚珠,花柱长2-3毫米,柱头宽2毫米。种子大型,长达10厘米,宽7厘米,卵形,压扁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丝瓜为短日照作物,喜较强阳光,而且较耐弱光。在幼苗期,以短日照大温差处理之,利于雌花芽分化,可提早结果和丰产。整个生育期当中较短的日照、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发育,能维持营养生长健壮,有利于开花座果、幼瓜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三、分布上的区别:
洋丝瓜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15年传入中国,在中国江南一带都有种植,以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台湾最多。
丝瓜产于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也广泛栽培于世界温带、热带地区。云南南部有野生,但果较短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丝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瓜
洋丝瓜和丝瓜的主要区别是:两个属于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葫芦科植物。洋丝瓜,也叫佛手瓜,是葫芦科,佛手瓜属,佛手瓜种。丝瓜是葫芦科,丝瓜属,丝瓜种。
洋丝瓜,学名:佛手瓜,又称梨瓜、拳头瓜、福寿瓜。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佛手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因此称之为"佛手","福寿"。其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丝瓜,是葫芦科,丝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葫芦科植物,东亚地区广泛种植。
[佛手瓜]:果实梨形,有明显的5条纵沟,瓜顶有一条缝合线。果色由绿色至乳白色,单瓜重可达250g~500g。果肉乳白色,一个果实内只具一枚种子,果肉与种皮紧密贴合,不易分离;种子扁平,纺锤形。种皮系肉质膜状,不具备控制种子内失水的功能。当种子剥离果实后,极易失水干瘪而丧失生活力。故种子不能晒干贮存,一般均以整个种瓜为繁殖材料。种子无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种子在瓜中就会很快萌发。这一现象称"胎萌",是佛手瓜的一大特点。
[佛手瓜品种]:佛手瓜根据果实的颜色分为白色种和绿色品种两种。
(1)绿皮种:生长势强,茎粗蔓长,结瓜多。瓜皮深绿色,瓜形较长也大,果面有刚刺或无,单瓜重0.5公斤左右。丰产性好,但果实风味清淡些,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
(2)白皮种:生长势弱,茎细蔓短,结瓜少。瓜皮白绿色,瓜形较圆也小,表面光滑无刺,肉质致密,腥味淡,味较佳,产量较低,供生吃。
佛手瓜 (洋丝瓜)
丝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