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交流会学习和生活怎么总结

幼儿园家园交流会学习和生活怎么总结
2025-02-21 22:39:2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通过家园共育的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的好方法。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家庭是幼儿更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而且,由于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血缘、情感关系,以及家庭影响的先导性、持久性等特点,家庭影响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幼儿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各的内涵,其特点、原则、方法、内容上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教育对象是同一的,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甚至起到反作用。
目前,家园共育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各国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和热切关注。1984年,美国幼教协会制定并颁布了《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它将家园共育作为衡量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作了专门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与孩子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1998年12月14日,日本颁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它在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教育要与家庭密切合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也强调,幼儿教育要通过家庭或机构做出适当的安排。我国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是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力军,是操作者、执行者,教师只有角色到位,才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主动性。
那么,幼儿教师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呢?
首先,不能将家长仅仅看成是完成幼儿园教育计划的配合者,不能将家长工作目的仅仅看成是教育家长,而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幼儿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商对策,密切配合,共同育儿,从而实现家园共育。
其次,教师和家长应该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家长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当然,幼儿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并经常能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新的教育方法,而家长从总体上说,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幼儿园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但家长从孩子出生后,就看着他(她)成长,对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又是许多教师所欠缺的。实践还表明,当今有不少幼儿家长不仅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阅历,而且具有较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家园双方才能互相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育局面----这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
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
首先,选择共育目标。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将班上的月目标、周计划张贴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通报。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需要家园共有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使家长明了,以便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经常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可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园联系栏和家校网等。如设立“夸夸我的好孩子”信箱、电话沟通、“10分钟家长会”等。其中,最简便、最及时的沟通方式,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进行交谈。它往往以儿童进步为主要话题。
第三,重在个别化沟通。家园沟通,固然要有一些面向全体或部分家长的沟通工作,但由于儿童的发展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相互配合教育。在共育过程中,还需要相互反馈孩子的发展情况,共同促进孩子向着目标发展。
教师除了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庭进行沟通共有外,还需要针对家长在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态度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沟通帮助家长转变态度,提高认识。
第四,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重在参与,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
家长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请各行各业、有才能和特长的家长,到园里来当“老师”----担任警察、乐手、教师、医生、厨师、演员等工作的幼儿的爸爸妈妈,均可请进课堂给孩子讲述、表演。还可以请家长来班上与孩子共同制作食品、手工,一起开展游戏、娱乐及体育竞赛活动等等。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而且也使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家长的参与还提高了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第五,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
首先,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在学习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做好家长工作的小技巧,小妙招,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教师奖励孩子小贴画、五角星、小红花并指导家长保存;让幼儿展示从家里带来的作品, ,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请大家分享,可以大大提高家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一点时间向家长表演刚刚学会的各种本领,如:儿歌、歌曲、手指游戏、音乐游戏,虽很不成熟,家长却看得有滋有味。每天一到时间赶紧跑,生怕来晚了看不到。许多家长还会主动抄下老师教的内容,回去进一步指导,或者与孩子一起在家玩幼儿园教的游戏。  
不变的环境会让家长熟视无睹,而经常变化又反映教学内容的环境一定能吸引家长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家长看到孩子的表演,就会激动。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孩子的进步,教师抓住家长这一心理,让家长尽可能多地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于是家长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的教育行为吸引家长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感受到因他们的参与使孩子的进步更明显,孩子明显的进步带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家长的积极参与又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了教师、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 
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有:一句话沟通法,引起注意法,真情感动,与家长沟通时切忌“告状”式的谈话等等。
为了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健康发展,我将把家园共育纳入我的工作重点,继续不断学习,并充分发挥我的创造性,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