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问题均属于居民住宅撞击声隔声问题。产生撞击声的声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器设备,一类是人为活动。声源撞击接触部件后,振动传递到建筑结构上,再通过建筑结构,如梁、楼板、柱、墙传递到房间中,形成声波辐射,产生噪声。撞击声传声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听者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从技术角度讲,解决撞击声问题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声源控制,即选用低振动声源;二是传播途径控制,即采用减振隔离基础,如浮筑地面、减振结构(支撑或吊装等);三是听者保护,即采用房中房隔离。此类问题在建筑设计之初考虑应该是容易解决的,但是,对于已有建筑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时,因为可能出现破坏原装修、损失建筑面积、荷载过重、成本过高等因素,解决起来非常棘手。
主要问题应该在于房子隔声问题上。对于产权独立的住宅来讲,人们有在居室内正常生活、活动的权利,同时也有不受其住户正常生活、活动所打扰的权利。不同于电梯等机械设备声源,如果正常人为活动产生的振动严重干扰了楼下的生活,往往是建筑本身的隔声不良。按民用国家强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5条 隔声”规定,住宅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应满足不超过75dB,目前大部分开发商、设计院忽视这一点,采用普通混凝土楼板,无任何隔振处理措施,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物理实验室多年实测经验,8-14cm的光裸楼板撞击声隔声量在82-84dB左右,均属隔声不达标楼板。
1)与楼上协商对产生振动的室内活动采取控制。但是,可能存在楼上住户无法控制,或控制一段时间后又失控的状况。总之,通过协商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在自家顶棚做一层阻尼弹性隔声吊顶处理,吊顶层厚度最少要6cm,处理费用约900元/平米(不含面层装修费用),问题是,这样处理只能起到7-10dB的隔声效果,可能不能满足较高的安静要求。下策为:做房中房隔声结构。但面积层高缩水太多,代价太大。
摆在您面前只有三条出路,一,法律解决;二,搬家,三,被迫忍耐。
上门跟他评理,在不行就找居委会,居委会出面搞不定那就用找民警帮忙,或者你可以选择搬家!
这样的人看来没住过楼房,不用和这样的野人计较。最好的办法,搬家
谁让你住他们楼下呢,有些事就是这么气人,但也没办法。社会上气S人的事情多着呢,只能靠居委会了,没其他办法了,像这样的事情,你也拿他没办法啊。
找居委啊 如果第一次没用 继续让居委调解
2 3次还不行 天天上门调解
估计他们烦了 也就安平了
这种人你越心平气和他越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