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什么意思

2025-02-23 17:34: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复位是将已移位的骨折段恢复至正常或近似正常的解剖关系。如果使两骨折断端接触面(对位)和两骨折端在纵铀上的关系(对线)完全恢复了正常解剖关系,即为解剖复位。临床上府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如果两骨折端对位欠佳,但对线基本良好,愈合后肢体功能正常.此属功能复位。有时经努力后仍达不到解副复位,功能复位也是可行的。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手术复位和持续牵引复位。
  骨折的复位手法有哪些?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且方法简单不需要较复杂的设备,特别适用四肢闭合性骨折。方法:先麻醉,消除患者疼痛;助手握住月折近端,术者握远端,进行对抗牵引,几分钟后肌肉疲劳而松弛即可复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按正、分骨、板正等手法。
  2.手术复位 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伦,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潜在感染的危险c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愤失败的骨折。
  3.持续牵引复位 持续牵引复伦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牵引杏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

回答2:

骨折早期复位,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回答3:

说通俗点就是骨头断了,错位了,要把它接好。

回答4:

骨折复位分两种,一种闭合复位:通过非手术方法达到骨折端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一种切开复位:指通过手术直视下将骨折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