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速记符号系统? 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初学者最急于找到答案的问题。这里我想首先你要看前辈们如何工作,如何使用符号这一辅助工具的。很多学员最开始都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确实,不乏这样自学成才的学员,但毕竟口译笔记是一套成体系的东西,虽然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但还是有共性的,我们当时在翻译室培训时前辈们都要给你指点一下,告诉你辈辈相传的大概格式,会跟你分享他们得心应手的一些符号,这样会节省你很多自己摸索的时间,也会给你很多启迪,这样你可以按照这样的套路自己去摸索其他的笔记符号。所以,这也需要“师傅领进门”啊,修行是后续的工作,对吧?所以,建立自己的口译笔记符号库,一定参照他人特别是前辈们的,也算“取其精华”吧,然后根据跟人的特点再针对性地创造自己便于使用的符号系统。 符号一定要少而精,要尽可能少用汉字或英文单词,多用联想式笔记符号,也就是图片式记忆符号。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当我们接收到“大海”“高山”“毛主席”这样的汉语词汇时,你的大脑中出现的不是汉字,而是图片、形象,对吧?所以,形象笔记法是笔记系统的核心。2、这个熟悉并能顺畅使用速记符号的过程,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训练? 创建笔记系统后还有一个熟练应用的习得过程,就好比是游泳。书上关于游泳的理论不多,但是你要真正下水去实践,找出问题才能掌握各种技巧。同样,熟悉并顺畅使用符号也需要大量的练习,熟才能生巧。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但根据我多年教学观察来看,大部分学生会需要3、4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比较有悟性的话,2个星期也是有可能的。这还要看你的知识面,如果你知识面很广,一句话下来你可能都不需要动笔去记或只需粗略沟一两笔,自然你的笔记压力就很小。3、如何让自己的笔记更加有条理有逻辑,不至于自己回头再看的时候都分不出前后顺序? 这首先取决于你的听力理解能力。笔记其实是你大脑对信息逻辑分析的书面体现而已。而逻辑分析能力又取决于你的知识面、快速反应能力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你在收听关于探月工程的中文或者关于国际空间站的英文节目时,你可能没有多少背景知识或相关技术知识,我想你可能都听不清楚原文的逻辑脉络,何谈笔记的条理和逻辑?所以,一定要扩充知识面,平时加大报刊的阅读面和量,双语要齐头并进,不能有所偏废。知识面解决了,剩下的工作就好办了。 当然,由于笔记有个人的特点,我这里只就我个人所创的B2A笔记法的逻辑切分说一点:那就是主干记在左侧,非主干,包括从句,介词结构等等记在右侧,如果从句中又有从句或介词结构,那就依次梯形上记或下记,翻译的时候是层层逆向行文,这样基本可以做到一气呵成,也不会倒句子。4、在做笔记的时候,如何分配笔记与脑记的份额?是应该脑记多一点,还是这个因人而异?手脑如何才能配合好呢?有什么渐进的学习方法吗? 我个人感觉实际工作过程中70%到80%是以脑记为主,所谓脑记就是主要放在听懂上,眼睛要离开纸面,不要紧盯着自己在写什么,笔记随手记下逻辑点和中心词汇。当然,也有人手写速度很快,可以多依赖笔记,但不管比例分工如何,都要以脑记听懂为主,否则记了一大堆单词或汉字,却不知其间的逻辑关系在哪,那就得不偿失了。关于手脑的配合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家不妨先从记忆力练起,要学会如何集中注意力去接收分析收听到的信息,找出逻辑关联点,听一段后根据脑记逻辑关联点回想并复述所听内容。全篇脑记练习结束后再动笔将同一篇文章做笔记练习,你会发现笔记的内容跟你脑记的那些逻辑关联点有惊人的相似或者就是脑记的书面版本而已,这时可以说你的手脑配合已经比较合理了。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辛苦练习才行。5、短时记忆应该如何训练加强?日常生活中有些什么方法可以逐步增强记忆力的吗? 短时记忆力的训练就是脑记训练,也就是有人所称的“无纸翻译”训练。一开始可以从中文广播节目练起,最好把节目录制下来,这样可以反复收听,找出漏听误听的内容,当然,网络上的音频节目全都可以拿来为己所用。最好是能够找到中英文对照的音频节目,先做中文的记忆力复述练习,消化吸收后,再做英文的记忆复述练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再次听中文,按照刚才你所收听到的英文表达将你脑记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对照英文材料,看自己译文还差在什么地方,要尽可能模仿英文的表达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汉译英的水平。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边听别人说话边在脑子里摘记要点、逻辑点,而不要象以前那样只是随意去听,要“用心”去听。短时记忆也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求快,最开始可以一两句一停,然后逐渐加长至一段甚至全篇,帮助自己逐步树立信心。小编语:记忆力,不论口译,在任何工作和学习中都是必须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