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科学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全面地论证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的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但自然界物质产生出意识又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三个决定性环节:由无机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然后发展为人的意识。在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中,社会性的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促进了人脑(意识的器官)的形成,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意识的物质外壳)。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关于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何,各种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答案,就是“意识”这个词的定义亦有不同。目前,我们一般把意识的本意定义为“在确立‘自我’(myself)的基础上,主体能动地认识世界(客观存在)和改变世界的意识/精神活动”。在这个意义上,从这个起点出发,人类所有关于思想的答案,无怪乎三种,可以分别归类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思想观。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就好象计算机通过电路的开、闭进行逻辑运算、指令执行和数据计算的本质便是物质——电子的运动。而生物体(比如人类)也是如此(目前有人认为人脑是量子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只要运算速度足够,那就可以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反对者认为,如果计算机速度足够快便可产生思想,那么,现在最快的计算机(2005/12:美国.蓝色基因)速度已达280万亿次/秒,为什么还不能产生意识呢?支持者认为,人脑在理论上的运算速度为10^22次/秒,如果计算机能够达到那个速度,就不难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在执行任务之余独立思考,从而产生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思想或者产生于“造物主”的创造,或产生于某种未知,并且人类永远不能知道的力量,而世界上的任何活动亦由它决定,不存在或然性的东西。这种神秘力量在佛教中被称为“缘”(fate),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天命”,在许多宗教文化中被视为主神的安排;实证主义认为,意识这种东西由于目前仍未有定论,因此不应该做出草率的定义,只能根据可以重复的结果,一步步接近其本原。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此问题在人类诞生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这是一个涉及医学、物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也是人类面临世界本质的问题之一。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自打有了人的那一刻起,才能说有了意识的存在,因为意识是人的活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在人类产生之前,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个天体的运动是物质的。各生物体的产生及人类的产生也是客观的。在人类产生之后,世界的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类改造世界必须首先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承认世界的客观性。
所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的起源–不了解的事物如何被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