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孟子的简介

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简便
2024-12-27 08:02:56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泥鳅山;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编辑本段]身后荣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编辑本段]孟子年表
周烈王4年 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 魏惠王13年 韩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约十五岁,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17年 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周显王37年 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邹,答邹穆公问
周显王38年 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陆
周显王39年 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国,拜访季任
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 齐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约四十三岁,首次至齐
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周显王41年 齐威王29年 宋君偃后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与告子辩论
孟子劝蚳鼃向齐王进谏
孟子与匡章交游
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2年 宋君偃后元2年 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显王43年 宋君偃后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
孟子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4年 宋君偃后元4年 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周显王45年 梁惠王后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
孟子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周显王46年 魏惠王后元12年 齐威王34年 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显王47年 齐威王35年 魏惠王后元13年 己亥(公元前322年)
齐人城薛,滕文公问于孟子
周慎靓王1年 魏后元15年 齐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
孟子见梁惠王,时约五十二岁
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 魏惠王后元16年 齐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 魏襄王1年 齐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约五十四岁,见梁襄王
孟子在范遇齐王子
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
孟子论“我四十不动心”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 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 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
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子约六十岁,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遇宋鈃于石丘
周赧王25年 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 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
七十五代后辈分排序: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回答2: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2、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

回答3: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2176.htm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

回答4: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泥鳅山;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编辑本段]身后荣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编辑本段]孟子年表
周烈王4年 己酉(公元前372年)
孟子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 魏惠王13年 韩昭侯6年 甲子(公元前357年)
孟子约十五岁,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17年 秦孝公10年 己巳(公元前352年)
孟子约二十岁,欲休妻
周显王37年 己丑(公元前332年)
孟子在邹,答邹穆公问
周显王38年 庚寅(公元前331年)
孟子居平陆
周显王39年 辛卯(公元前330年)
孟子到任国,拜访季任
孟子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 齐威王28年 壬辰(公元前329年)
孟子约四十三岁,首次至齐
齐相储子来见孟子
周显王41年 齐威王29年 宋君偃后元1年 癸巳(公元前328年)
孟子与告子辩论
孟子劝蚳鼃向齐王进谏
孟子与匡章交游
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2年 宋君偃后元2年 甲午(公元前327年)
孟子至宋
周显王43年 宋君偃后元3年 乙未(公元前326年)
孟子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
孟子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4年 宋君偃后元4年 秦惠文王13年 丙申(公元前325年)
孟子离开宋国,回到邹
周显王45年 梁惠王后元11年 丁酉(公元前324年)
孟子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
孟子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周显王46年 魏惠王后元12年 齐威王34年 戊戍(公元前323年)
孟子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显王47年 齐威王35年 魏惠王后元13年 己亥(公元前322年)
齐人城薛,滕文公问于孟子
周慎靓王1年 魏后元15年 齐威王37年 辛丑(公元前320年)
梁惠王“厚币卑礼”召贤纳士
孟子见梁惠王,时约五十二岁
孟子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 魏惠王后元16年 齐宣王1年 壬寅(公元前319年)
孟子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 魏襄王1年 齐宣王2年 癸卯(公元前318年)
孟子约五十四岁,见梁襄王
孟子在范遇齐王子
孟子至齐,答齐宣王问
孟子论“我四十不动心”
周慎靓王5年 燕王哙5年 乙巳(公元前316年)
孟子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 楚怀王14年 鲁平公10年 齐宣王5年 丙午(公元前315年)
鲁平公欲见孟子
孟子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
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 齐宣王8年 楚怀王17年 己酉(公元前312年)
燕人叛齐,齐宣王说“吾甚惭于孟子”
孟子论“臣视君如寇雠”
孟子与淳于髡辩论
孟子约六十岁,辞官离开齐国
孟子遇宋鈃于石丘
周赧王25年 辛卯(公元前290年)
《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 壬申(公元前289年)
孟子约卒于此时
七十五代后辈分排序: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