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前各国的实力对比。

2024-11-25 04:17: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长平之战前,齐、楚、韩、魏、赵、燕六国相继走向衰弱,强大的秦国,雄心勃勃,开始实施统一六国的计划。六国之中,赵国的实力较强。

公元前260年,一场影响了战国历史的大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参战双方共动员了上百万的兵力参战,几乎出尽两国国中精锐。

这次战役最终以秦国坑杀赵国降卒40万而结束,一直被称为军事强国的赵国从此元气大伤,民心沮丧,无力再阻秦兵西来,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不到40年,六国全被平定。

其中比较典型的秦国和赵国经济实力对比:

秦国:土地肥沃,奖励耕战,拥有巴蜀之饶,国富兵强。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

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

赵国:地薄人众,战备不足。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赵“地薄人众” ,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

扩展资料: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

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回答2:

一楼的兄弟
“赵括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 这一点我完全相信,我也是真么认为的 可一是怎么精确双方的伤亡人数的“赵前后因作战伤亡不过8万,而秦伤亡则过半约30万左右(秦总兵力在100万左右)”还有当时人口总数不过1000多玩 按1900万算秦国平均下秦国有多少人按那女比例1比1 老、壮、幼的比例也是1比1比1那么秦军有多少人你说 秦军有100万按这样算秦国的人都是600万 也就说其它六国还剩1300万人 而赵国被白起坑杀的40多万人 也按这个比例算240万人也就是说剩下的5国只剩先了1060万人。赵国并没有倾全国之兵来打长平之战,而秦国是让全国15岁以上的男性全部上了战场也就是说赵国的人口远不是240万,再多多少我不知道值得一提的是楚国和齐国的人口都多过赵国而楚国的人口还多与秦国。

长平之战的胜利 可以说让至少秦提前了30年发动统一战争(按李牧的年龄算 因为长平之战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的李牧还没有在军界露头 而秦国没有1个将军是李牧的对手包括王翦。李牧左后是贿赂了赵相郭开给夺了军权) 为嬴政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东方六国再无一国能单独对抗秦国。

回答3:

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即爆发在秦赵之间,秦后期的东征主要障碍便是赵,两国征战互有胜负。赵便成为秦的主要目标。原因不说了,廉颇率军抗之,秦不得进。两军相持,赵国小粮缺,向齐借粮不成,向魏楚借兵不出,赵王只能选择决战。用赵括代廉颇,标志着赵从战略防守向战略进攻的转变。对于赵括的任免,历史一直是否定的,在此不做评述但我的观点是赵括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 结果大家很清楚,赵主力被围且援军一直打不通包围线,最后40万赵兵被坑杀。我要说的是,赵前后因作战伤亡不过8万,而秦伤亡则过半约30万左右(秦总兵力在100万左右)。白起也正是看到赵兵顽强的战斗力和熟练的单兵战术,才动了杀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军在兵围的46天里,没有粮草装备的补给和援军的支援,军内皆食人尸,每天秦之轻兵(敢死队性质)不断的日夜进攻。心理和生理上以达极限,而坚持了46天实属不易。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在什么情况可以检验,就是在无外援且自己补给全无,对手强大的情况下显现的,而不是在其连连胜利中显现的。 战后,燕国以为赵弱,率军近40万分兵击赵,结果被赵打败不说,反被夺取好几个城池。分析:燕军之败有三,一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赵胜亦有其三: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可能吃力但对付燕绰绰有余,赵民尚武。临时组织起来的即具备战斗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胜利在望。
燕军在进攻赵地时,几乎每城都遭到了顽强的阻击,为赵主力分歼燕军制造了条件。最后在赵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燕军一败即溃。最后燕王不得不出质子、割地以换被俘的近20万燕军。从中我们亦看到赵军作战力的强悍。
邯郸之战
秦长平之战取得胜利后,接受了赵割地请和的要求。原因:一长平之战秦虽胜但士卒伤亡近半,国内积粮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无力进一步攻占邯郸灭亡赵。二士卒长时间在外作战,士气低靡,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乱,随时都有可能叛乱(其后果乱)。三魏楚蠢蠢欲动,其侧翼相当不安全(其后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赵和之求。 赵对于事后的割地却产生了分歧,细节不说了。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并积极备战。这一切最终导致秦赵邯郸之战的爆发。

回答4:

战国晚期,齐、楚、韩、魏、赵、燕六国相继走向衰弱,强大的秦国,雄心勃勃,开始实施统一六国的计划。公元前 266年,秦相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前 262年,秦国发动了攻打韩国的战争,前 260年,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战争经过了上党归赵,廉颇与秦坚壁对垒,秦将白起使反间计,使赵孝成王撤换了战争经验丰富的赵国名将廉颇,而启用了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的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长平一带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赵括一到长平,就改变了廉颇原定的战略,反守为攻,主动攻击。白起装着败退,诱赵军深入,尔后断赵军退路,将赵军分割包围,然后吃掉。赵军被围40天,粮绝无援,奋力突围,伤亡很大,没有成功,赵括本人也中箭身亡。赵军45万人被俘,被秦军全部坑杀在长平一带。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为残酷的杀害战俘的一次战役。此次战争,秦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国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回答5:

目录
经过
《史记》有关记载
影响
典故

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即爆发在秦赵之间,秦后期的东征主要障碍便是赵,两国征战互有胜负。赵便成为秦的主要目标。原因不说了,廉颇率军抗之,秦不得进。两军相持,赵国小粮缺,向齐借粮不成,向魏楚借兵不出,赵王只能选择决战。用赵括代廉颇,标志着赵从战略防守向战略进攻的转变。对于赵括的任免,历史一直是否定的,在此不做评述但我的观点是赵括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将领。 结果大家很清楚,赵主力被围且援军一直打不通包围线,最后40万赵兵被坑杀。我要说的是,赵前后因作战伤亡不过8万,而秦伤亡则过半约30万左右(秦总兵力在100万左右)。白起也正是看到赵兵顽强的战斗力和熟练的单兵战术,才动了杀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军在兵围的46天里,没有粮草装备的补给和援军的支援,军内皆食人尸,每天秦之轻兵(敢死队性质)不断的日夜进攻。心理和生理上以达极限,而坚持了46天实属不易。一个军队的战斗力在什么情况可以检验,就是在无外援且自己补给全无,对手强大的情况下显现的,而不是在其连连胜利中显现的。 战后,燕国以为赵弱,率军近40万分兵击赵,结果被赵打败不说,反被夺取好几个城池。分析:燕军之败有三,一师出无名,燕赵之间关系一向良好,两国几乎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军分兵多处,希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间内攻占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燕军将领指挥能力不如赵,且燕兵作战能力有限,甚至不如赵临时组织起来的下民的作战能力。赵胜亦有其三: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长驱直入,进攻邯郸已经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操练,战斗力颇强。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颇为娴熟,对付秦可能吃力但对付燕绰绰有余,赵民尚武。临时组织起来的即具备战斗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胜利在望。
燕军在进攻赵地时,几乎每城都遭到了顽强的阻击,为赵主力分歼燕军制造了条件。最后在赵军势如破竹的进攻下燕军一败即溃。最后燕王不得不出质子、割地以换被俘的近20万燕军。从中我们亦看到赵军作战力的强悍。
邯郸之战
秦长平之战取得胜利后,接受了赵割地请和的要求。原因:一长平之战秦虽胜但士卒伤亡近半,国内积粮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秦也无力进一步攻占邯郸灭亡赵。二士卒长时间在外作战,士气低靡,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加上新占之地民心易乱,随时都有可能叛乱(其后果乱)。三魏楚蠢蠢欲动,其侧翼相当不安全(其后秦正是因此)。故秦接受赵和之求。 赵对于事后的割地却产生了分歧,细节不说了。最终赵王决定不履行和约,并积极备战。这一切最终导致秦赵邯郸之战的爆发。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