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的看法

如题 谢谢 简练~~~
2024-12-19 22:54:2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二、孩子们(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长期的单亲或者无双亲的生活,父母在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若是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他们却又常常因为自身水平而难以胜任辅导孩子学习的重任。同时,农村教育制度相比城市又有许多的不足,比如师资力量、比如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等,所以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
三、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容乐观,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更是不容乐观。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常常是因为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可能,他们都会想尽办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在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
除此之外,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年富力强的劳动力大部分去城市务工,老弱病残理所当然的成了农业的主劳动力。而留守儿童在稍大后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干不了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四、社会关爱不足。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又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回答2:

都是30-50阶段的人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