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分析
农业文明的发展模式
农业文明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近两千年,发展高度达到了世界领先,从四大发明,元朝中国的疆域等等可以看出。它的呈现出王朝更替的发展特点,平均一个王朝大概可以维持200-300年的时间,虽然有些王朝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是最终每一个王朝都无法逃过灭亡的命运,这是为何?每一个王朝都想维持自己的生存,努力的镇压农民起义,但是最终还是面临灭亡的命运,难道都是因为末代的君主的荒淫无度,没有管理好国家造成的?就像封神版中商朝的君主的种种恶劣行为,导致了他最终要被完美道德化身的周文王所取代?从历史上看,并不是每一个末代之君都道德败坏。相反,往往是开国之君更加的残暴,而末代君王因为没有经历过推翻前一朝的战乱,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所以往往没有开国之君那个残暴,那么的杀人如麻。明显,用末代君王道德败坏来解析朝代的更替是不充分的,其背后应该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下面从生产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政治上的事情很多可以在经济基础上面获得解析,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的效率低下,是属于人类文明的低级形式,它主要是解决人们的温饱、生存问题。农业社会的生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人口的生产,物资资料的生产(主要是粮食),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均物资资料(社会总物资资料/社会总人数)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当人均物资资料充足,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那么整个社会总体上就表现得繁荣,粮食充足,社会稳定。当人均物资资料不足到了一定程度,无法满足人民生存的需求,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农民起义。王朝的更替在生产方面体现出来就是一个人均物资资料这个参数的一个循环。
从式子:人均物资资料 = 社会总物资资料/社会总人数 可以看出,为了增加人均物资资料,可以做的就是增加社会总物资资料或是减少社会总人数,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增加社会总物资资料(主要表现为粮食),影响土地的单位产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投入。从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发展来看,生产工具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生产技术在现代袁农平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前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对于某一特定王朝来说,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可以做文章的只有单位土地的劳动力投入。而劳动力投入在初期会表现为粮食产出高速增长,慢慢的,当投入的人数达到一定的程度,继续追加劳动力就会发现粮食增长的速度变得缓慢,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亩土地上由5个人耕种时可以达到人均的最佳粮食产出,那么当由10个人耕种时,粮食的产出是差不多的,但是人均的粮食却减少了一半,而当由1个人耕种的时候人均的粮食也没有5个人耕种那么高。所以王朝的维持的关键是让社会保存在一个人均最佳粮食产出的状态,那么整个社会就可以维持繁荣,稳定,那么历代的王朝又为何无一幸免的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他们无法维持这个最佳组合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从一个王朝的产生到它的灭亡的整个历程来解答这个问题,中国的朝代更替大多都是农民起义推翻掌权的王朝,从而建立起新的王朝,在战乱的年代,由于战争,瘟疫,饥荒等等原因,人民大量死亡,每一次战乱都损失了大量的人口,比如西汉时期人口有6千万人,经历了朝代的变更的55年的战乱,到东汉初期,人口数量只剩下2.1千万,损失了2/3的人口;在长平之战中,战胜方一次就屠杀俘虏40万人;在宋朝被元朝取代的过程中,元朝推行的涂城政策,经常攻占一个城市后将所有的居民都杀光,鸡犬不留,加上战乱时期爆发的瘟疫,疾病,饥荒等等,在元朝初期人口数量锐减。每一个朝代的产生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所以历代开国之君实行的都是减少赋税,鼓励人口生产的政策,因为土地并不会随战乱而减少,但是人口大量减少,地大人少,所以需要多一些的人口来补充。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慢慢复苏,当一亩土地上的人口达到了最佳组合时,整个社会就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这个时候当权者并无法让人口停止增长,因为人口是呈加速度增长的,越来越块,君王并无法控制,而且他们也不想去控制。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上追加的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土地的产出并没有增加多少,这就造成了人均粮食的下降,当人口需要消费的粮食增加,而粮食产出的增长满足不了需求的时候,粮食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造成了土地价值的增长,因为单位土地的产出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增加促进了有权势的人对土地进行归并,然后出租给农民,自己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呈现出来的是政治的腐败,农民生活的困苦,而粮食价格的上升也使很多人无法生存。但是人口数量还是维持加速度的增长,这个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实际上是用暴力的手段强行地回复人口/土地的这个平衡,可见人口数量对于一个王朝的繁荣和灭亡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农业社会中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1. 上面提到,建立王朝的初期,因为形势需要而进行了政策鼓励
2. 古代君王往往将人口的多少作为一个王朝实力的衡量标准
3. 贫困的农民养育孩子的费用低(相比现代城市很多人都不愿意要孩子一个原因是因为抚养费用太高)
4. 为了增加家庭的劳动力,获取更多的收益。
5. 农村中社会地位往往也是由家族的大小来衡量,这也是造成农村中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贫困的农民生比较多的孩子,使得人口的快速增长。
中国的农业文明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发展程度以达世界领先,它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王朝更替)的系统,靠它自身的力量很难打破这个系统,需要有足够大的外来力量才行,所以在农业文明的长期的过程中虽然有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都无法在这个系统中发展。
农业文明的生存效率低下,导致了它的种种问题,随着人类的发展,进入到效率更高的工业文明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工业文明最开始在英国出现,但时的英国从游牧社会转到农业社会才几百年的时间,其农业发到程度远远没有中国高,为何工业文明最开始会在英国出现?
农业文明时期
此阶段主要是指现代印刷术发明前的一段时间,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19世纪初)之间的时期。早期信息组织的形式起源于两河流域档案库及档案目录,其活动可追溯到人类早期系统的文字记录—档案文献的生产、积累与利用、农业文明时期信息组织工作的主要活动是书目工作,这是一种对现有著述或文献特征进行识别、选择、著录与排序的系列工作。这一时期信息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⑴ 以手工编纂书目的信息组织形式为主流。 ⑵ 信息组织活动以个人或统治集团个体劳动为主。虽然偶尔也存在简单的协作关系,但未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专门机构。 ⑶ 信息组织着眼于文献的收藏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管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并非着眼于文献检索与利用。 ⑷ 信息组织的主要对象是图书和档案文献。 ⑸ 信息排序多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国外偶尔采用主题方式揭示和排序。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及分类揭示与排序的手段对后来信息组织的影响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