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总结如下:
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 之称。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安史之乱时,李白到庐山避难,就算这种时候他在想要退隐的同时心里还是有想要救世的想法,这两种想法相冲突矛盾。李白极力劝导永王剿灭贼寇,没有长远考虑敌我势力等政治问题,对于这个,后来李白也自我反省过。
果不其然,永王没过多久就战败了,李白也因此被牵扯入狱,不过正巧这时崔涣宣途径江南,广招贤人,李白趁机写诗向他求助,这才得救,并且进入了幕府,成为了幕僚。李白还是想进入朝廷得到任用,所以他多次请求别人向朝廷推荐他,但是都没有效果,连连失败。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到公元757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此次流放是永久的处罚,现在的李白也已经暮年。公元761年,花甲的李白因为生病不得不回到金陵,回到金陵之后的日子也是过得十分不容易,迫不得已他只能去找他的族叔李阳冰。后来李白的病越来越重,他留下最后一首诗歌《临终歌》后与我们永别了。
终其一生,李白的政治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实现。但,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往往又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仕途失意的李白,在诗坛可谓是大放异彩,留下了很多不朽的传世名篇,站在了诗坛的最顶峰,再无人能超越。
在这长达十七年的离蜀远游中,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
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茫然;
有“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的自我慰藉;
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乐观。
在长安的三年中,则留下了“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明心志的句子。离开长安再次远游时,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将进酒》。
或许,正是因为在政治上的不得志,李白才有那么多的情感需要在诗歌中抒发;或许正是因为政治的无奈,李白才把更多真挚的情感寄托在名山大川、寄托在诗词歌赋中,我们也才能读到他这么多绚丽的诗歌。
作为现实中的人,李白的一生不能说是成功的,这与他的自我期许相距甚远。但作为诗人,李白的一生是光彩照人的,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诗人独有的自信、乐观、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们透过他的诗歌中看到了盛唐的风貌。
作为盛唐诗歌的象征,李白则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政治的不得志成就了写诗的李白,写诗的李白,又成就了盛唐的诗歌、成就了中华诗歌的瑰丽多彩!
少年聪慧、仗剑豪气、归隐修道、风流才子,是自由不羁的李白。仕途失意,婚姻坎坷,是饱受生活压力的李白。诗坛大放异彩、流芳百世,是诗人气质、文采斐然的李白。
诗中的李白与现实中的李白是不同的,诗中的李白尽显大唐盛世的气韵,诗中的李白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个充满思想愁绪的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一个乐观积极性上的李白;“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个寂寞孤独不被理解的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一个豪气冲天狂放不羁的李白。
而这让人不忘的李白,正是因为他浪漫气质与云游一生的灵魂所带来的,可以说,一生云游四方这样的漫游,成就了诗坛巅峰的李白。
李白,是多样的,正是这多样的“李白”,集合在一起,我们才会看到真正的李白,一个真正生活盛唐时期、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李白!
扩展资料:
李白代表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侠客行》《春思》《子夜秋歌》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字太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15岁时,学习剑术。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 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三峡后,李白首先漫游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正是开元盛世,国家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前途充满了信心。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此外,还有一条“终南捷径”,即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李白豪放不羁,又抱负很大,自视甚高,不愿走科举道路,所以选择了一终南捷径。 为此,李白在江陵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写了一篇《大鹏赋》,用寓言形式记叙这次会晤。此赋通过“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抒写了他远大的抱负。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李白在游历中,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加上阅历的增长,使他的诗歌创作日益提高,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天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景色,经过诗人别出心裁一番吟咏,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在学习乐府民歌时,创作了不少乐府诗。《长干行》第一首开头六句是:“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游戏)。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便成了比喻小儿女相亲相爱的著名成语。
开元十六年早春,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在这里,他和曾在唐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围师的孙女结婚,开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生活。他曾隐居安陆境内的寿山和白兆山桃花岩,后又与道士元丹丘一道隐居嵩山。
开元二十四年,他去山东,又和孔巢父、韩准等人隐居祖徐山的竹溪,时人号为“竹溪六逸”。他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表白自己此时的隐居是“养贤”而非遁世,是在等待时机。文章说,“奋其智能,愿为辅粥,使衰区大定,海县清一。”可见隐而不忘政事。 开元二十二年,李白在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韩荆州即韩朝宗,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判襄州刺史、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在此期间,李白结识了比他大12岁的孟浩然。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二人一见如故。当他们分手时,李白写了著名的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
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在长期的漫游中,李白和劳动人民有较多接触,写了一些反映他们的诗篇。《宿五松山下苟媪家》对“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深表同情。《秋浦歌》第14首歌颂冶炼工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对酿酒老头也充满感情,{哭宣城善酿纪叟》写道:“纪英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是李白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一个主要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例如对黄河的描写,就有不少名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出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独坐敬亭山》一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会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则把山写活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当时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安禄山,率所部兵15万,认范阳(今北京大兴)出发.进攻中原。仅30多天,洛阳就陷于乱军之手。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自号大燕皇帝。六月,京都屏障憧关失守。玄宗仓皇西选,于是京都长安也为乱军所据。 安史之乱初,梁园沦陷,李白带着夫人到江南避难。他写了许多诗篇,表达他对乱军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古风》第十九首中写道:“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诗人这时渴望报国杀敌,《赠张相镐》诗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澄清洛阳水。”
天宝十五载,玄宗西逃成都,太子李亨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肃宗,改年号为至德。永王李*奉玄宗之命,以抗敌为号召,在江陵起兵。次年正月,永王经过寻阳,知道李白在庐山隐居,派谋士韦子春三次上山聘请李白参加他的幕府。李白的《永王东巡歌》第二首写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他以东晋名臣谢安自比,表示要辅佐永王,平定叛乱。但没想到,永王与肃宗发生矛盾,不久,永王即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他这时的心情是很沉重的,“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在经历15个月的流放,行至巫山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才重新获得自由。他随即雇船东归,名作《早发白帝城》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笔调明朗轻快,反映了李白遇赦获释的欢快情绪。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白从江夏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李白在一生的最后几年中,穷愁潦倒,生活十分凄凉。但他对时局的变化还是始终关心的。上元二年,当东南地区又告吃紧,朝廷派李光弼出镇临淮(今安徽泅县)时,61岁高龄的李白,仍不肯放弃这最后的报国机会,打算赶往临淮,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可惜走到半路就病倒了,未能如愿。第二年,李白在安徽当涂与世长辞。
李白一生政治上不得志,在贫病中死去,但他以杰出的诗歌创作,为自己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继承了屈原和庄子开拓的浪漫主义传统,反对齐梁柔靡诗风,在诗歌革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诗留传下来的近千首,各体皆备,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尤以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成就最大。其诗气象宏大,格调雄浑,感情豪迈,境界开阔,清新自然,余味无穷。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把中国诗歌艺术推向顶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调张籍》),世人又称为“诗仙”。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自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调张籍》),世人又称为“诗仙”。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诗歌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自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流夜郎赠辛判官》)“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他有时也发出轻蔑权贵的豪语,如“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第三十九。并对因谄事帝王而窃据权位者的丑态极尽嘲讽之能事,如: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发出了最响亮的呼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个艺术概括在李白诗歌中的意义,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在杜诗中一样重要
好象没有那么多啊.900多首.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