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著作

2024-12-14 13:46: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自六十年代至今世界各国 出版发行的近2000种有关李小龙与截拳道的图书、画报、杂志中,仅有十部书为李小龙本人原着,这些书皆为美国原版,它们是:
1.《基本中国拳法》(Chinese Gung—Fu),1963年出版,介绍了中国武术流派概况、阴阳哲理、基本功训练,演示了“振藩拳法”的踢、打、摔、拿等,是李小龙生前所出唯一一本专集迄今再版2次,印刷20余次。
2.《咏春拳》(Wing Chun Kung—Fu)署名严镜海(李之高徒),1972年出版。介绍了咏春拳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四门挡法、小念头、封手攻击法等。香港出有李绍昌中译本《图解咏春拳》。
3.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1975年出版。囊括李小龙、生平武学与哲学理论的精华,收录其大量武学笔记手稿,详论了截拳道技术体系、功防原则与武术哲学之终级目的。迄今印刷40余次,香港出有杜子心中文译本《李小龙——截拳道》。
4.《李小龙技击法.自卫术》(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elf Defence Techniques),1976年出版。
5.《李小龙技击法.基础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Basic Training),1977年出版。
6. 《李小龙技击法.技法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Skill spin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7.《李小龙技击法.高级训练》(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Advanced Techniques),1977年出版。
以上四书是根据李小龙1967年所拍大量实战动作照片整理而成,迄今印刷40余次。中国出版有钟海明、徐海潮将四书合而为一的中译本《李小龙技击法》,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迄今也印刷了十余次。
8.《李小龙:猛龙语录》(Bruce Lee:Words of the Dragon),收录李小龙1964~1973年接受各种采访的谈话记录。
9.《李小龙:功夫之道》(Bruce Lee:Tao of Gung—Fu),介绍中国武术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及截拳道中所包含的中国武术技法的起源与发展。
10.《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Jeet Kune Do),收录李小龙大量动作照、亲笔所绘动作图、所制定的训练课程计划等。
《截拳道的由来》
截拳道

为了获得安全感,原本无拘无限且充满生机的行为变成了某种僵化死板的教条,被某种特定的模式所局限。要想了解截拳道,一个人应该抛却一切观念、形式与派别;事实上,他甚至要抛却什么是或什么不是截拳道的观念。你能在某种事物无命名无定义的情形下观察它吗?为它命名,将它定义,将会导致恐惧。

简单朴素地面对情况的确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教会某人熟练的技巧是容易的,但教给他自己的思想则是极其困难的。

截拳道讲究没有形式,如此便可表现为一切形式。因为截拳道没有派别,所以可适应于任何派别。故而,截拳道可以利用一切方法,没有任何拘束限制,同样地亦可以使用一切技巧或观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运用意志以接近截拳道之精义。忘却胜与负,忘却骄傲与痛苦。让你的对手擦伤你的皮肤而你摧毁他的肌肉;让他摧毁你的肌肉而你粉碎他的骨骼;让他粉碎你的骨骼而你夺取他的性命!不要想着安全地撤退--将你的性命摆在对手面前!

最大的错误就是预测战斗的结果;你必须不再猜想胜负的结局。顺其自然,你的四肢便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搏击。

截拳道教会我们一旦决定便不再回首反顾。它视生死并无不同。

截拳道避免肤浅,洞穿纷杂,直达问题核心并且明察关键。

截拳道并不虚张声势。它并不迂回兜圈。它沿着直线而达至目标。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截拳道的技巧不过是简捷朴素而已。它只是忠实于自我;它只是展现其本质。这就意味着在直觉中获取自由,而不被任何外物、禁锢、偏好与纷扰所局限。

截拳道是启迪心灵之道。它是生命之道,是迈向意志力与控制力的运动,尽管需要由直觉来启发引导。

在训练中,学生需要充满活力。但在实际的搏击中,他的头脑必须沉静清醒而不慌乱。他必须感觉就象没有任何危险发生一般。当他前进时,他的步法应轻快而平稳,他的眼睛不应狂暴地盯紧对手。他的一切行为应和平时的日常行为一样没有任何差别,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迹象能表明他在进行生死之战。

四肢,你的天然武器,具有双重用途:
1 摧毁你面前的敌人--消灭通往和平与宁静、公平与正义、人性与博爱之途的障碍。
2 摧毁你内心深处因自我保护的本能而引发的冲动。摧毁任何烦扰你心灵的事物。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克服你自己的贪欲、愤怒及愚昧。截拳道是径直指向自我的。

拳击与踢腿皆是消除自我意识的工具。这一工具可体现直觉与本能的力量,它与理性的智力及复杂的自我意识不同,它并不分割自身,妨碍自由。这一工具是一往直前而无回首顾盼的。

由于人的天赋所拥有的纯净心灵及空灵之意识,四肢亦具有了同样的性质并以最大限度之自由发挥其作用。这一工具作为不可视之精神的外在符号,使得心灵、身体与四肢拥有了完全的活力。

不以陈腐老套一成不变之技巧为本意味着达到整体与自由的状态。一切行为与运动皆为其所用。

不以外在之依附为根是人类的天然本性。依照其本性,思想会无止无休地前进,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想是川流不息的。

不以任何思想为教条意味着不在思想的过程中被思想所限制,不被外在的事物所纷扰,以空灵之心来思想。

让精神集中于一个敏锐的焦点并使其保持警觉,从而可以凭直觉与本能迅即地知觉无处不在的真理。心灵必须从旧习惯、偏见、局限之思维甚至普通思想本身中解放出来。

抛却一切杂念,你的生命将不断积累并以其本色、本性及本相展现其本体。此即佛教所云之空。

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

令人绝望的陈规

在武术的悠久历史中,盲从与模仿的本能似乎是大多数武术家、教练及学生们所与生俱来的。这一半是由于人类的天性所趋,一半是源于各门各派背后之极不合理的因循守旧之传统。因此,要找到一个不断开拓、勇于创新、造诣极高的导师是非常难得的。这恰似对“指路标”的需要一般。

每个人皆属于某一派别,每一派别皆声称自己掌握着真理而排斥其它一切派别。这些派别都按照各自对“道”的解释而自成一派,分裂、孤立了安定与和谐,却设计了花巧的套路以作为自己特定独有的技术体系。

大多数武术门派并不面对搏击之本质,而是积累衍化出“花拳绣腿”从而扭曲并限制了习武者,使其偏离了原本简朴直捷、务实求真的搏击真义。花巧的套路(令人绝望的陈规)以及人为做作的技巧并不能直抵事物之核心要点,而只是以程式化地练习来模仿实战罢了。因此,习武者并不能在实战中“搏击”,而只能进行某些“貌似”实战的“打斗”罢了。

更为糟糕的是,(许多门派皆强调)超自然精神力与各种所谓精神意念大肆混为一体,直至令习武者向着神秘虚妄与抽象莫测之境越滑越远。这一切皆是无效之努力,无法把握与适应不断变化的实战,亦无法象解剖尸体般进行研究与分析。

当你静下心来认真体验,就会发现实际的搏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活生生”的。花拳绣腿(无能的形式)将原本流动灵活的武术变为僵化与局限,当你以实际的眼光来看它,就会发现它其实一无是处,只不过是盲目热衷于一整套系统的废物、墨守成规的练习以及毫无用处的表演罢了。

当真实的感情,比如愤怒或恐惧出现之时,从属于某派别者将会以传统的形式来表达,还是将以自己的方式来呼号呐喊?他是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还是个被定型被操纵的机器人?他只会随波逐流,还是会反抗强加于他的条框限制?固定的模式将会在他和对手之间竖起一道屏障,妨碍了二者之间“整体”与“灵活”的关系。

从属于某派别者并不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而只能盲从依附于形式(理论)并使自己在困惑混乱中越陷越深,直至将自己置于无法逃脱之陷井深渊。

他们并不能以事物的本质来看待事物,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就是歪曲事实的。训练必须面对事物的本质,遵循其自然规律。

成熟并不意味着做观念的俘虏。成熟是对我们自身内心深处的认识与实现。

当摆脱了机械化的训练而获得自由,便可达到简捷朴素之境界。生命就是一种整体统一的“关系”。

一个清晰简捷的人是不须犹豫选择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根据某种观念所进行的行为显然是有所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是自由解放的。相反,它造成了更深的抵触与矛盾。变为了毫无主见的意识。

“关系”就是认识与了解。这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关系”是一面明镜,通过它能使你发现自我--我们的存在就是产生“关系”。

固定的模式全无适应力与柔韧性,而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槛笼罢了。真理是在一切模式之外的。

形式只是徒然的重复罢了,它能使你从容而体面地逃避那面对真实敌人时的自省自识。

(形式的)累积就是自我封闭于重重障碍之中,而花巧的技巧则更加巩固了这些障碍。

拘泥于传统者只知道死守陈规、照搬概念和因循惯例。在他做动作时,只能按陈旧老套的观点来对待每一个灵活多变的瞬间。

知识是相对固定于某一段时间的,与此相反,求知是持续不断的。知识来源于资料、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结论,而求知却是一种活动过程。

积累的过程仅仅是添加了机械僵化的记忆而已。学习绝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求知的活动,这一活动没有起点,也永无止境。

在武术的训练中,必须具有自由的意识。受条件限制的心灵绝非是自由的心灵。条件的限制将使人局限于某一特定门派的框架之中。

要想自由地表达自我,你必须抛尽昨日的一切。从“旧”中你可得到安全感,从“新”中你将获得灵活与流动。

要想实现自由,心灵必须学会正视生命,生命是一个不受时间所束缚的宽阔博大的运动过程,而自由是超越于意识之外的。观之视之,但切勿凝滞与妄解,“我自由了”--(当你如此想时,则)你已沉浸在对消逝往事的回忆之中了。要想理解与体验“现在”,则昨日的一切尽需抛却。

从求知中获取自由,此为消亡,然后你便可获新生。消灭内心之是与非。自由之境并无对与错。

当一个人无法表达自我时,他便不再自由。因此,他开始挣扎,而挣扎将导致出现一整套模式体系。随后,他不再对事物之本质作出反应,而是循规蹈矩以模式体系为自己的回响反应。

一名搏击者必须心无旁鹜、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搏击,不要回首反顾或左顾右盼。他必须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全部扫清,无论是感情的、身体的还是理智的。

当一个人超越于“体系”之外,他便可自由、彻底地行动。一个真正强烈渴求真理的人,是完全不受“形式派别”之束缚的。他只讲求实质。

如果你想领悟武术中的真理,想清晰地洞察每一位对手,你必须抛却风格与门派的观念,抛却偏见、爱好与厌恶等等。然后,你的心灵便可停息一切纷扰而复归于宁静。在此沉静之中,你将完整彻底、清晰明亮地洞察一切。

假如有一个门派教给你某种搏击的方法,那么你可能会按照这一方法的极致去进行搏击,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搏击。

假如你遭遇到非正规性的攻击,比如打乱节奏的进攻,如果你从有节奏的传统格挡方式中选择一种型式来套用,则你的防守与反击将会总是缺乏适应力与灵活性。

假如你按照传统的模式亦步亦趋,那么你所了解的只是陈规旧习、传统习惯、一片荫影罢了--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一个人如何能够以部分的、零碎的形式来回应整体?

仅仅重复着固定的节奏、僵化的动作,将会剥夺真正的搏击动作的“活力”与“实质”--这是事实。

形式的积累,只会带来一种改变,成为一只向下拖曳、束缚的锚,它只能朝着一个方向--向下。

形式将会增加阻碍,它只是对既定的动作进行僵化的排练而已。在一个动作开始之际便须直察洞悉其本质,而不是制造阻碍;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随意附和--没有经过刻意选择的认知将使你从整体上完全了解你的真正对手,并与之和谐适应。

一旦习惯了偏颇的方法,一旦孤立于封闭的模式,搏击者将透过一层屏障来面对他的对手。他只是在“表演”他那风格化的防守技巧,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喊声,却看不清对手真正在做些什么。

我们那些固定的套路、我们那些传统的攻防模式,我们是多么深深地受到它们的拘束啊!

若要适应你的敌人,就必须直截了当地洞悉他。而如果抱着“只有一条路”的态度,就会增加阻碍,从而失去直截了当的洞悉能力。

具备“整体性”意味着能够顺应“如此这样”,因为“如此这样”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个人被某种特定的观念所禁锢,他将无法适应“如此这样”的迅速转变。

钩拳和摆拳是个人风格的一部分,无论你对其如何评价,亦不可能存在完美的防守方法。几乎所有未经训练的搏击者都在使用。而对于武术家来说,这更将丰富其攻击手段。他的手必须能从任何位置发起攻击。

在传统的门派中,体系比个人更加重要!个人只能在门派的体制下亦步亦趋!

哪里有什么教法或门派可以通向灵活与生机?通往静止、固定、死板的方向是有路可循的,有着明确的途径,但却无法通向灵活与生机。不要把现实变为静态,再发明一种教法去达到它。

所谓真相,就是与对手之间的关系,它是不断运动、灵活变化的,决不是静止的。

真理是没有轨道的。真理是灵活的,因而也是变化的。它没有静止的部分、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系统化的教条,也没有哲学体系。当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将明白你也是如此灵活变化的。通过静止、堆砌的形式,通过模仿性的动作,你将无法表达自我,失去灵动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