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选择排序法和冒泡排序法两种,都是非常经典的排序方法,都是作为一个程序员必须掌握的排序方法。
这两种的区别在比较的逻辑不相同,因此if中的判断条件与for循环中的代码也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排序方法。
选择排序的原理是,每次从待排序数字中挑选出最大(最小)数字,放在有序序列的末尾。实际操作中,只需要在这个数组中将挑出来的数字与前面的数字交换即可。
例如:
4
1 5
2 3
找到最小的1,1和4交换
1
4 5
2
3
找到最小的2,2和4交换
1
2
5
4
3
找到最小的3,3和5交换
1
2
3
4
5
找到最小的4,4和4交换(不交换也可)
可见,选择排序需要一个双重循环来完成,因此它的复杂度是o(n^2)
在数据量比较大时,不建议使用这种排序方法。
其他排序方法有很多,你甚至可以自己根据不同数据规模设计不同的排序方法。比较常见的有冒泡排序,插入排序(这两种和选择排序一样,都是o(n^2)),二分法插入排序(降低了一些复杂度,但是涉及到大规模数据移动,效率依然不高),快速排序(平均复杂度o(nlogn),但是不稳定,最坏情况o(n^2)),随机化快速排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出现),堆排序(o(nlogn),编程复杂度高),基数排序(理论复杂度o(n),实际要比这个慢。甚至能应付字符串排序,但是编程复杂度高,牵扯到其他数据结构),桶排序(o(n),编程简单,效率高,但是应付的数据范围不能太大,受到内存大小的限制)。
平时比较常用的就是快速排序,程序简单,效率也可以接受。
这是我了解的一些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