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不同: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
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使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2、侧重点不同:
非排他性重点强调该产品消费人群的范围,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对它的消费。
非竞争性重点强调消费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扩展资料:
公共物品的特征:
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2、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3、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或者,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享用。
4、具有消费的强制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供应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它的效用。公共物品一经生产出来,提供给社会,社会成员一般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换句话说,公共物品不是自由竞争品,它具有高度的垄断性。
公共物品的这一性质,提醒人们必须注意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公共物品的废品、次品决不能流入社会,一旦流入社会,其危害性远远大于私人产品。公共物品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其危害性也是明显的。公共物品生产供应过度,对社会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掌握公共物品要注意的几方面条件
1、对每一个消费者而言,等量的公共物品不一定具有等量的效用
2、公共物品的分类受空间、技术和市场条件的影响
3、公共物品的特征不一定充分
4、公共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或劳务
5、公共物品不一定公共提供,私人物品不一定私人提供
6、公共提供不一定公共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物品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不能像私人产品一样生产和供给,一般只能无偿提供。通常,公共产品是由公共开支安排生产的。当然,并非所有由公共开支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也并非只有
政府
才提供公共产品。例如,邮政可能仅仅由公共开支维持,但由于邮政业务既不具有非竞争性,又不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并不是公共产品;同时,除政府以外某些社会团体也可以提供公共产品。
受益的非排他性某个人或集团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或妨碍其他个人或集团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也不会减少其他个人或集团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就是说,一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会消费而且必须消费这种物品。
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当某人购入特定的物品进行消费时,就已经排除了他人购买和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非竞争性又译为“非对抗性”、“非争夺性”或“非相克性”等,它包含三层含义:
(1)同一单位的公共产品可以被许多人消费,它对某一个人的供给并不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
(2)某人享用该公共产品得到收益并不减少其他人享用该产品所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带来"拥挤成本";
(3)公共产品一旦被提供,消费者的增多并不导致该公共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生产方面无需追加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供给。
(4)不可或没有能力竞争。
1、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就不能排出其他人不用付出任何成本都可以享受。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一旦被生产出来,你可以免费享受,我也可以同时免费享受,而不会因为你享受了我就不能享受或者我要多花钱才能享受的情况,是指我们之间是不冲突,不用去竞争享受公共产品的意思。
2、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使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3、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非竞争性又译为“非对抗性”、“非争夺性”或“非相克性”等。
拓展资料
1、公共物品是“私人物品” 的对称。全称公共物品或劳务 (Public goods or services)。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提供而必须由公共部门以非市场方式提供的物品或劳务。公共物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全社会的人可以共同享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家庭或企业。②消费的不排他性。即某个人、家庭或企业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妨碍其他人、家庭或企业同时享用,③受益的不可阻止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家庭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
2、所谓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通常不具备排他性或 (和)竞争性,一旦生产出来就不可能把某些人排除在外的商品称为 (纯)公共物品。
1、定义不同: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
2、侧重点不同:非排他性重点强调该产品消费人群的范围,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对它的消费;非竞争性重点强调消费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
拓展资料:
1、一般公共物品是指没有产权归属的物品。比如公共的鱼塘,空气等等。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吃的食品,穿的衣服,居住的房屋,人行和车行的道路,,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社会行政管理服务和维持社会秩序,国土地、领海、领空的安全,等等。
2、从商品和服务需要的主体来看,有的是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如吃的食品,穿的衣服,有的则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如国防和社会安定。从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来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凡是市场上有的东西人们可以到商店去购买,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
3、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