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母离开在学校流毒的留守儿童应该怎么办

2024-12-17 02:46: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如何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给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尽可能运用城市中已有的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和帮助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生活、上学,充分发挥父母、家庭的教育功能,以尽量减少问题儿童的出现。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二、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 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较差,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寄宿条件,这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人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二) 学校要随时与留守儿童家长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守则,随时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的通讯联系,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想法、需求等及时告知家长,督促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不定期地与自己的子女相互沟通,让留守儿童感到他们并未离开父母的关爱与监督。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三)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老师要经常与他们联系,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儿童。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四)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

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自强;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在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父母双双外出,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父母中有一个在家,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至少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留守子女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许多学生喜欢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留守儿童的家长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家长、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