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025-04-07 11:11: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但是心理对身体又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学在注意到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阶段,跨越了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六个年龄期,是儿童向少年发展的时期。小学生的运动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从事游戏和简单运动所需要的敏捷、协调、平衡和一些轻度的力量活动。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比较笼统,不精确(对抽象的感知尤其如此),但正在向精确方向发展。
2、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存在“好奇心”。
3、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形象识记为主,理解识记较差,但正在发展。
4、情感不稳定,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常“破啼为笑”,喜怒于形,但正在由外显向内隐发展。
5、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创性、坚持性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但正在发展。
6、个性开始形成,但处于幼稚期,可塑性大,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正在萌芽,喜欢模仿。
7、根据这些特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情节性(如模拟游戏)、教学组织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运动负荷适量,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并注意培养集体活动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