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决口的原因: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河搬运堆积泥沙形成的堆积地貌是决口的根本原因。1855年黄河决口之前,魏源就发现黄河两岸地形已经是南高北低,认为黄河北决是必然的。
黄河有无泥沙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长期以往河床抬升。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
1、黄河主要灾害
黄河流域的水灾主要是洪水在黄河下游的决溢泛滥,但是在区域持续暴雨下,中上游山洪暴发亦常造成局部洪灾。古人以大雨“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雪)为大雪”,因此持续降水成灾亦同时记之。
黄河的凌汛决溢是洪水灾害另一种表现形式。自1855年至1955年的一百年中有29年发生冰凌决溢。1955年以来,经采取多种防凌措施,下游凌汛未曾成灾。沿海还有海浸成灾。
2、黄河河道变迁史
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目前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
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改道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改道的严重灾害。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灾害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约2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每次决口泛滥都造成惨重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360多万人。1938年国民党政府扒开郑州以北花园口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著名的黄泛区。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黄河决口泛滥和改道相当频繁。据 1959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统计,历史时期见于记载的黄河决口泛滥总计有 150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 26 次。在这 26 次较大的改道中,又有 6 次影响巨大的改道,所涉及的地区有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
两千年内应该是6次吧,,,,看看开封城,每次都会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