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考虑六因素
高考填报志愿考虑六因素,五大问题答疑支招志愿填报。
问:填报志愿前考生需了解哪些信息?
答:一是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二是招生政策规定。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录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
三是学校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必读内容,主要介绍招生规则和录取要求。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特意印制的宣传材料。
四是招生计划。招生计划主要是指在湖北省招生的高校、专业和招生人数。
五是近几年湖北省的批次线和各院校录取数据。收集近年各批次线、各院校在湖北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分析预测各高校的调档线。
六是相关科目成绩要求。相关科目即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
七是就业情况。选择就业率较高的院校和专业,将来择业会多一份机遇。
问:填报志愿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高考成绩。考试成绩是决定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因素,考生要根据高考成绩和在全省所处的分数排序位置,确定能够填报哪些批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在填报志愿前新闻媒体会公布全省考生高考分数段分布和排序情况。
二、近几年高校在湖北省招生的有关资料。省招办会公布近两年在鄂招生院校的生源情况、录取有关数据,对考生预测学校录取分数线、选报学校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考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一般不要填报自身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宜从事的专业。
四、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考生,对高收费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慎重填报,避免被录取后,被迫放弃求学机会。
五、考生身体条件。考生应对自己的高考体检情况有所了解,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最好不要填报。例如医学类、航海类、建筑工程类和食品加工类等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都有特殊要求。《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对填报志愿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六、高校招生要求。登录高校网站查阅招生章程,了解相关信息,避免填报自己不满意的学校,避免填报自身条件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的专业。
问:除第一批本科实行平行志愿外,湖北省还在哪些批次、哪些志愿中实行平行志愿?
答:2011年湖北省除第一批本科实行平行志愿外,其它批次与往年相同,即第二、三、四批的第一志愿为一个院校志愿,第二志愿均为平行志愿;各批次生源不足征集志愿和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也是平行志愿。
问:填报平行志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建议填满所有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少填一个院校志愿,可能就失去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二、要注意院校的排序和搭配。考生所填的院校虽然平行,但计算机在对考生个人志愿检索时是按考生填报的院校顺序逐个进行。因此,考生要注意院校排列的顺序,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
三、如身体条件、性别、外语口试、单科成绩等不符合院校招生专业要求,考生不要填报。如果投档到院校因不符合专业招生要求被退档,其后面投档的机会就很少了。
四、建议考生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每报一个院校可以填6个专业,还有一个“服从专业调剂”志愿。如果考生不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就表明考生在没有被自己所填专业录取时,不愿意调剂专业,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被退档。
五、不要轻易放弃录取机会。从往年情况看,有少数考生由于对录取的高校或专业不满意,在院校正式录取前主动与高校联系,要求放弃录取。从外省实行平行志愿的实际情况看,考生如主动放弃第一次录取机会,后续志愿也很难得到满足,极有可能在第一批本科落选。
问:武汉市考生如何填报共建生志愿?
答: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招生计划与第一批本科同步混合填报志愿,武汉市考生第一批本科可填8个院校,前5个院校既可以选择共建计划、也可以选择非共建计划,但后3个院校志愿只能填报共建计划招生院校。共建生投档、录取与第一批本科同时进行,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院校同批次线。武汉市考生在填报前5个院校志愿时,既要考虑共建志愿,也要考虑非共建志愿,合理搭配,要把想就读的学校排在前面。注意部委高校与其共建计划代号的区别。
高考志愿的填写是平行志愿,但在录取的时候,除福建省的以外,其他的省份都是采取档案只投一次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第一次填报的时候没有被院校录取你只能去选择填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的志愿。比如你和你同学报了A大,但你将A大作为第二志愿,你同学将A大作为第一志愿,尽管你同学成绩没你高,但是极有可能因为这一点差别,他被A大录取而你没有被录取。
高考填报志愿要知己知彼,你要明白自己中意的专业和高考分数以及高考分数与你目标院校历年录取线分差的差距,不要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自己;另外,你要确定心仪院校的录取比例,比如有的高校是1:1.1,也就是说当录取人数为10人,抛档人数为11人,其中有一个人可能要填上征集志愿,即当批次没有录取。
总而言之,高考考个好分数,填志愿就不会太被动,填志愿前联系心仪院校,才能避免盲目错填而失去录取的一次机会。
记得,高考分数出来之后,第一,先算出你的分数与你所在的省份的控制线之间的差距。第二,假如你过了一本线,如果高出很多分,就可以先划定211或者985院校的范围,同理,本科专科同理;第三,我们国家有很多大学,一个一个查有些不现实,所以你要确定你要学的专业,专业对理科,文科,艺术类又有不同,根据你的科类和兴趣缩小高校范围,比如师范,你就可以锁定师范类的院校;第四,比分,每个学校都会公布历年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即录取线,你再查查该校的在你所在省份的录取线与控制线差距,与上面第一个步骤的进行比分;第五,经过上面四个步骤,你基本上没有多少院校啦,你要根据你自己的喜好和录取的可能性排列,将最想去的作为第一志愿。
人们常说,填报志愿是第二次高考,目前,你还是以放松心情,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填报志愿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我希望你高考结束之后再来考虑,到时候再联系。
议你在填报的志愿中,设置一些“保”的志愿,这些志愿的录取名次比你高考的名次低一点;建议你再设置一些“稳”的志愿,这些志愿的名次与你的高考名次大致相当;建议你再设置一些“冲”的志愿,这些志愿录取名次比你高考所在的名次略高一些。至于“冲”“稳”“保”三个方面的志愿数量的设置,由你的喜好和意愿所决定。
在录取的专业的选择上,建议你能平衡自己的喜好与父母亲的意见。说实话,你所选的专业与之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或许有很大可能是不一致的,但是同时转念一想,如果大学这四年学习了自己不够中意的专业,并且要持续四年,这其中的心理感受是不是不够好?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有很大可能会与父母亲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冲突,这在大多数考生的志愿填报当中都是很正常且常见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承认报考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这个基础上开展耐心的工作,与父母尽量保持耐心的沟通,达成一个人人都接受的结果。
报考的过程是比我们想象当中困难的,有些学生报考的态度认真,以至于他们把报考的书都翻烂了,而他平时做作业可不会那么认真地把作业本翻烂的。
在大致挑选好自己想报的大学之后,再对这些大学当中自己比较中意的专业方向进行筛选,根据自己的方向筛选出自己中意的专业。在你所选的每个大学内部的各个专业,所录取的分数都是不同的。可以在自己所中意的这些专业之内又筛选出适合自己的分数段。
作为一名专业的高考规划师,可以给你提供一点建议如下:
总体原则:一硬三软加牵引
所谓一硬,高考分数是也,有了高考分数和排名,定位到有可能被录取的目标区间;
所谓三软,城市、院校、专业。城市关乎生活和就业以及深造,院校考量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及行业资源,专业由自身的性格爱好特长天赋决定。
所谓牵引,指对未来的规划和家庭能够提供的就业资源。
以上为高考志愿选择的标准,绝对自主知识产权,希望能够帮到你。
一是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二是招生政策规定。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录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
三是学校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必读内容,主要介绍招生规则和录取要求。招生简章是高校为招生特意印制的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