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兄您好!关於“性”和“兴”的问题,简要回复如下,仅供参考:
1、释“性”:殷周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中均无“性”字,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云“性字为先秦遗文所无,先秦遗文中皆用生字为之”,牟宗三《心体与性体Ⅰ》云“‘生之谓性’是一老传统”,意卽一个东西与生俱来的特质构成了这个东西的性,因此“性”的源字(本原字、母字)是“生”(“生”甲骨文象艸木生出地上之形,本义为出生、生长)。後来在“生”字的基础上加注“心”旁孳乳为“性”,可能是受孟子的影响。(牟宗三《心体与性体Ⅰ》云“告子顺‘性者生也’之老传统说性,而孟子遮拨之,则从道德的本心说”、“能尽其心,则卽可知性,是则心之内容的意义与性之内容的意义全同,甚至本心卽性”)
2、释“兴”:“兴”,甲骨文从舁从同,会二人四手共举一器之形,《说文》云“兴,起也”。“兴”字所从之“同”,象一个可以共举的容器,“大概本是筒、桶一类东西的象形字”(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丰”“鞀”》,《古文字论集》第196页)。
性起而兴,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