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渭河谷地,关中盆地,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秦、汉、三国时期的关东
三国指虎牢关以东的。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
三国演义书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秦、汉时期:函谷关以东。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多出宰相,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多出将帅。典出《晋书·姚兴载记》。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
以上等等表明秦汉关东由来
现在的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蒙东源于东北)三省区,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历代对东北行政区划不一,名称种种,而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却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海之变,最终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之林,成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