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润: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例如,某企业期末净资产为80000元,期初净资产为76000元,在没有与所有者交易的情况下,其收益为4000元(80000-76000)。如果期内增加发行股份10000元,并支付股利8000元,则利润为2000元[(80000-76000)-(10000-8000)]。净资产(或资本)是企业财富的某一时刻的储存量,利润是某一时期内从该项财富中流出的数额。只有超出储存量的流出数额才可以视为利润。
会计利润: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正常利润:在微观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是作为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这样,按照“收入-成本=利润”的定义,正常利润就不算利润。亦即总收益等于总成本时的利润水平。
超额利润:微观经济学中所谓的“利润”,实际上经常是指超额利润。当某一厂商或因为领先采用新技术,或拥有某种市场权力,或其他原因而使其成本低于其他厂商或其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厂商时,它便可能有获得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即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在竞争性行业中只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而在垄断性行业中,它则无论在短期内还是长期都可能存在。
从上可以看出的结论是:
正常利润是一种隐形成本,这里是按照经济学上的解释来定义隐性成本,可理解为是一种机会成本活机会收益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都是:利润=总收入-总成本。区别在于,经济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与会计学中的总收入、总成本都不是一样的。
(总收入的区别)例如:某企业年初资产10万元,年末升值为12万元,本年营业收入5万元,则经济收入为7万元,而会计师认为总收入为5万元,2万元资产升值不算收入。理由是:它没有通过销售实现,缺乏客观的收入证据。所以很多企业利用会计的这一缺点,通过虚假交易可以改变收入的做法,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总成本的区别)再例如:王某是某公司销售部经理,年薪8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利息0.5万元。现决定开一百货超市,将自己所拥有的一店面房作为超市营业用房,原店面房租收入3万元,还需要雇用5名员工,经营1年后,账目如下:总收入:25万元;成本:6万元;雇员工资:3万元;水电杂费:1万元;总(显性)成本:10万元;会计利润:15万元。
但是这一会计利润不能准确显示企业的经济状况,因为它忽略了隐性成本:王某提供了金融资本、店面和劳动力,发生了隐性成本(放弃的收入),则经济利润:会计利润:15万元;放弃的薪金收入:8万元;放弃的利息收入:0.5万元;放弃的租金收入:3万元;总隐性成本:11.5万元;经济利润:3.5万元。
于是可以得出:
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经济利润+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总收入-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
=总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总收益-(会计成本+正常利润)
以上等式里面的“隐性成本”都是采用经济学上的解释!>">更多优质会计内容>>
1)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
2)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
3)对于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厂商自己的还是从银行借贷而来,在正常条 件下都会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即正常利润。
主要的是比较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差异。根据上述等式,这里就要说说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区别。举个例子,厂商用它自己拥有的大楼办公,在会计人员看来这是没有支出的,因而没有成本。但是经济学家看来,如果将大楼出租,将会带来租金,因而这些租金应该计入企业的成本。即大楼自己用了,就不能拿来出租,也就没有租金可拿了。这个就是机会成本了,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在经济学中,如果一项资源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则机会成本由因此所放弃的最佳用途的代价来衡量。
像上面说的,大楼能拿来出租所获得的租金被看成是正常利润的话,那么它被计入到了机会成本之中,因而与会计利润不同,厂商的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这就是说,经济学中所指的利润是超出正常水平的那一部分利润,即超额利润。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这两个概念?主要是经济学家和会计人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会计人员更关心厂商在过去的实际支付,以便对以往的经济行为作出评价。而经济学家则从厂商对未来机会进行选择的角度出发来考察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