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这个例子来分析的话,给的条件还太不够了,从而,我只能选举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打比方:
1.学生青春期时代——现代社会处于这个年龄的人类,大多数会产生期盼恋爱的心理状况,这并不是一种错误,随着现代社会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这种思维在学生中竟然成为了一种流行,但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在想要追求这份感情的基础上,普遍会产生两种情况:1.罪恶感深厚,对于一些认为自己还是学生不能干这些“差生”干的事情而感到罪恶,甚至认为这样的自己是奇怪的,然而真正面对自己的懵懂时,又感到无比的兴奋,羞涩,害怕,这是第一种;2.不知所措,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类来说,大部分还对这个世界了解不够深刻,对于某方面或涉及,或不涉及,但面对自己的感情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做才能做出所谓的“幸福”,从而有些害怕。
2.未成年至成年时段——处于这一时段的人类,正面临着他们人生的一次考验,对于刚好要成年的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形势,更代表着一次解放,从这个分界线后,他们也许会冲这自己活力旺盛而想出很多自己成年后的放任行为,从而代表自己的成年,当然这时对于爱情方面的肯定也有很多,但是对于刚刚成年的他们来说,成年后的恋爱他们依旧仍未涉足,所以他们不仅抱着兴奋和期望,也带着一些害怕,和不知所措。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未婚却已恋爱过的他们来说,选择男友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也许这一次选择就是她们的一生呢个,所以对于这方面选择就比较恐惧。
至于搂主所说的损人不利己,来说的话,人类会这样做不能说是出于某种利益目标,就好比如果你现在想要吃饭了,而且非常之想,可偏偏无饭可吃,那么这个时候,你能停止对饭菜的想要吗?那么你不停止对饭菜的饥饿又对你的利益有什么好处呢?这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在某些因素的促使下人类总会生出一些这样的心情,从客观意义上来看,这也是一种谨慎,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其他而做的考虑,为防止出大的差错而做一个审核,有时审核偏激了,也没办法,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看这个世界,有时候是非观念又何必如此之强烈呢?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本身便描绘不清而又天生的,人类试图了解他们但最终我们也只能体会其意罢了。
动机冲突中的趋避冲突。
趋避冲突是指个体对同一对象出现两种对立的动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
人的心理矛盾和动机冲突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作用。积极意义在于个体经过动机冲突,最后做出符合现实和自己实际需要的决定,圆满地解决问题;其消极作用常常会给人以挫折感,引起焦虑不安,甚至灰心丧气,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希望伱能早日克服这种心理问题。
一般内心很想接受,表面又强烈拒绝的行为,大多缘于自卑心理。这种人的内心,通常会十分渴望别人的肯定与赞美,但又十分害怕别人的赞美,表现为受到赞美时会非常不好意思,甚至会觉得很尴尬。
当自卑者遭遇赞美或是其它的赠与时,由于自卑,他们的潜意识会认为自己承当不起,不配接受,于是他们坚决的拒绝接受,以消除心理压力,维护自尊。
相反,能够大方的领情的人,多是自信者。
从你的例子来说,要分析这个女生的心态。
她为什么会拒绝,
对未知的恐惧,是有可能
可是,也存在着其他的可能,这就要牵涉到这个女生的早前的经验,和她的人格以及自我的概念。
她可能以前受过伤害,虽然会对爱情憧憬,但是却又怕再次受伤。
她可能对自己感到自卑,觉得她和你走近了她的缺点暴露了,会被人抛弃,所以,在她被抛弃前先抛弃男的。
也有可能,她本身是很想恋爱,只是,目前她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她认为恋爱会对她产生影响
还有可能,她是想找个人恋爱,这个男生也还不错,只是,她还想再考研这个男生一下。
人的行为后的动机很少是单纯的,往往,是某种动机占主导地位,这就需要你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了。
这个其实很难说明白的,不是光从心理学角度就可以说得清的,归根结地就是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通俗的说一下,你说的那些例子其实人不是不是不想要,而是想要的东西得到的太简单,于自己的常识不太符合,所以不是太能或者说不是太敢接受,怕会有未知的后果,拿你的例子来说吧,如果那个不错的男生是你通过很多努力得到认可,所以他才和你交往的话,你就会很自然的和他见面了。如果不用担心未知的后果,比如你知道绝对没有后顾之忧得到一个你想要的东西,你一定会接受,归根结底就是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这么说希望你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