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
对管理者来说,了解组织行为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只要看一下目前组织中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就更容易接受这个观点。例如,典型的员工变老了,越来越多的妇女和非白人出现在工作场所;公司重组和削减成本严重削弱了忠诚性的纽带,而历史上,它曾经把雇主和员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全球性的竞争要求员工变得更加灵活,学会适应迅速变革和不断革新的环境。
简言之,今天,有很多挑战和机会供管理人员使用组织行为学概念。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回顾一下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组织行为学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答案,至少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汤姆·罗西(Tom Rossi)经营着一桩艰难的生意。他管理着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Electric)在伊利诺伊州麻通市(Mattcon,Illinois)的一家灯泡厂。他的企业面临着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甚至中国制造商的激烈竞争。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削减开支,提高生产率,改善质量。他成功了。在1988年至1993年间,麻通灯泡厂年生产率平均提高了大约8%,通过持续不断的改善、简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通用电气公司在麻通的灯泡厂成为充满活力、利润可观的工厂。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正在面临汤姆·罗西所面临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提高组织的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为了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很多管理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企业重整,而这些方案要求员工广泛地参与。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在多处讨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management,TQM),如表1—2所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这种思想是通过不断改善所有的组织过程来永久保持顾客满意的。全面质量管理对于组织行为学意义重大,因为它要求员工重新思考他们所做的工作,更多地参与工作决策。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
1.密切关注顾客 顾客不仅包括购买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局外人,还包括内部顾客(如发送人员和回收财款的人员),他们在组织中与其他人相互作用,并为其他人提供服务。
2.注重持续不断的改进 永远不满足是TQM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质量总会得到改进。
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TQM使用广义的质量定义。它不仅与最终产品有关,还与组织如何进行运输,如何迅速对顾客抱怨作出反应,如何有礼貌地回答电话等事务有关。
4.精确度量 TQM使用统计技术变量测量组织作业中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对比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消除问题的原因。
5.向员工授权 TQM包括了改进过程中的员工。在TQM方案中广泛使用工作团队作为授权手段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在迅速而剧烈的变革时代,人们必须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来改善质量和生产率:如果我们是在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来做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呢?实质上,这正是企业再造工程(reengneenng)的思路。它要求管理者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重新开始的话,工作应该如何做?组织结构应该如何设置?为了说明再造工程的概念,我们来考察——下滑轮冰鞋制造商的例子。
其产品基本上是带轮子的鞋。典型的滑轮冰鞋是带鞋带的皮帮固定在一块钢板上,钢板下有4个木制的轮子。如果我们的制造商能采纳一种不断革新改善的思路,他就会通过改进产品来寻求不断的增值。例如,他可能会考虑在皮帮的上部增加挂钩,以提高系带的速度;或者改变所用皮革的质量,提高舒适度;或者采用滚珠轴承,使轮子更平滑。现在,我们都熟悉一线冰鞋,它们代表了滑轮冰鞋重整的方向,其目的是生产一种滑冰工具,提高滑冰速度、灵活性和可控性。滚珠片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鞋样实现了这一目标。这种鞋的上部用处理过的塑料制成,鞋带用容易操作的夹子代替,4个轮子,原来做成2个一对,现在用4个或6个排成一线的塑料轮子取代,这使滑冰更流行。
再造工程的产品看起来不像传统的滑轮冰鞋,但却在全世界受到广泛欢迎。当然,以前的产品成为历史了。一线冰鞋是滑轮冰鞋业的一场革命。
我们的观点是:当前的管理者必须明白,任何提高质量和生产率的努力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员工的参与。员工将不再只是执行变革的主要力量,而且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变革汁划的制定过程。组织行为学将为管理者处理这些变革提供重要的启示。
改善人际技能
本章一开始,我们就表明了人际技能对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性。我们说过,“这本书是帮助现代的管理者和将来的管理者开发这些人际技能而写的”。
随着你阅读这本书,我们会不断的提供新的概念和和理论,它们有助于你理解和预测工作中人的行为。另外你也会获得一些具体的人际技能的真知灼见,并可以用到你的工作中。例如,你将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效的倾听者;提供反馈的适当方式;如何授权;如何创建有效的团队。而且,你还会有机会完成一些练习,这些联系将有助于你深入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行为,并给你提供改善自己人际技能的实践机会。
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美国的组织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广泛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适应各种各样的人。我们用来描述这种挑战的术语是劳动力多元化。
劳动力多元化(work force diversity)是指组织的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个术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人。除了越来越明显的群体以外,如妇女、非洲美国人、拉丁美洲美国人、亚裔美国人,还包括有生理缺陷的人,如同性恋者和老年人。
我们习惯于用大熔炉的观点来描述组织,这个观点假设,不同的人在组织中多多少少地会被自动地同化。
但是,现在我们认识到,员工在工作时不会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偏好放在一边。因此,组织所面临的挑战是通过澄清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需要和工作风格来使自己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熔炉的假设被承认和重视差异取代了。
难道说以前的组织没有包括各种不同群体的成员吗?当然不是。不过,以前只是劳动力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被大公司忽视了。原来的假设是这些少数人会努力参与到大多数人中并被同化。80年代前期,大部分的劳动力是白人男性,他们全日工作,要负担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今天,这样的员工反而成了少数。目前,美国劳动力中45%是女性,少数民族和移民占22%。惠昔公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惠普的员工中,19%是少数民族.40%是妇女。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在波士顿市的分厂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的部分情景,工厂的350名员工,包括来自44个国家的男性和女性,他们讲19种语言,当工厂发布文件时,需要同时用英语、汉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越南语和海地的克里奥尔语印制。
劳动力多元化对管理实践意义重大。管理人员需要改变他们的经营哲学,从把员工作为相同的人来对待,转变为承认差异,并以能够保证员工稳定和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对差异作出反应。同时,不要有任何歧视。如果管理得当,多元化会提高组织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通过鼓励不同的观点来改善决策质量。如果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流动率高,沟通困难和更多的人际冲突。
回应全球化
管理不再受国家边界的限制了。伯格·金(Burger King)归英国公司所有,麦当劳(McDonald’s)在莫斯科卖汉堡包,埃克森(Exxon)名义上是美国公司,可它的营业收入近75%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和国家。丰田(Toyota)公司的汽车在肯塔基(Kentucky)州生产,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的汽车在巴西生产,福特(Ford)(拥有马自达的部分股份)把高级管理人员从底特律市派到日本去,帮助马自达公司管理生产过程。
这些例子说明,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相应的,管理者必须变得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一起工作。
全球化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管理者的人际技能。首先,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就越来越有可能发现你要承担国外的工作任务。你可能要到你雇主在国外的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去工作。一旦到了那里,你不得不管理一群新的员工,他们在需要、爱好和态度方面与你在国内管理的员工完全不同。其次,即使在你自己的国家,你也可能发现与你共事的上司、同事和下属是在不同年代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人。能够调动你的积极性的因素对他们来说可能就不灵了。你的沟通风格可能是直接了当和开放的,他们可能觉得这种风格不舒服,甚至是一种威胁。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你想与这些人有效地共事,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文化,弄清文化如何塑造了这些人,学会使你的管理风格适应这些差异。在下一章中,我们会提供一些理解民族文化差异的框架。本书在讨论组织行为学概念和理论的过程中,将集中关注文化差异如何要求管理者调整他们的实践。
授权
随便拿起一本当今的商业管理杂志,你都会看到有关调整或重新塑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文章。你会发现,管理者被称为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在许多组织中,员工变成了副手或助理。管理者与工人的角色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决策制定被推到了操作层,在这里,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日程、程序,解决与工作有关的问题。80年代,管理者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决策过程。今天,管理者走得更远,他们允许员工完全控制自己的工作。没有上司,基本上由工人操作的自我管理团队成为90年代的时尚。
所发生的一切表明,管理者在给员工授权。他们把员工完成工作的责任交给员工自己承担。 这样做,管理者需要学会如何放弃控制,员工需要学会如何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承担责任及如何恰当的决策。在本书的后面几章,我们将讨论授权(empowerment)如何改变领导风格、权威关系、工作设计的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的设计。
激发革新和变革
究竟发生了什么使w.T.格兰特(w.T.Grant)、金百利(Gimbel’s)和东方航空(Eastern Airlines)这些“巨人”公司倒闭了?为什么其他的“巨人”像通用汽车、西尔斯(Sears)、西屋(Westing-house)、波音(Boeing)及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推行削减成本计划并大规模的裁员?这是为了避免倒闭。
当今成功的组织必须鼓励革新,掌握变革的艺术,否则,他们将成为破产的候选人。胜利将属于这样的组织:维持他们的灵活性,不断改善他们的质量,通过持续不断地革新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上的竞争。由于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坚持原来的做法就能维持企业经营,
结果导致多米诺比萨饼连锁店把几千家营业厅拱手让给了别人。相反,福克斯电视台则坚持不断地革新,他们通过像“辛普森” (The Simpsons)和“百沃利山脉90210” (Beverly Hills90210)这样的创造性节目,成功地从他们势力雄厚的电视网络竞争对手那里争取到25岁以下的大部分观众。
一个组织的员工可以是革新和变革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主要的绊脚石。管理的任务是刺激员工的创造性和对变革的容忍性。组织行为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观点和技术,帮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处理“临时性”
实际上,管理者一直关注着变革。所不同的是实施变革的时间间隔。过去的做法是每10年引进一两次主要的变革项目就可以了。现在不同了,变革成为管理者经常的活动。持续改善的概念意味着不断地变革。
以前的管理特点是长期的稳定伴随着偶尔的短期的变革,今天的情形正好反过来了,长期的不断变革伴随着短期的稳定。管理者和员工今天所面对的世界是一个永久的“临时性”。工人所从事的实际工作处在永久的变化中。
所以,工人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新的工作要求。例如,像卡特皮勒、克莱斯勒和瑞纳兹金属公司这样的制造业,生产线上的工人需要知道如何操作计算机化的生产设备,15年前,他们的工作说明书里不会包含这样的内容。工作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处于变迁状态。过去,员工被分配到一个特定的群体,这种分配几乎是永久的。工人们日复一日地与一群同样的人共事,安全感很强。现在不同了,稳定群体被临时群体取代了,团队包括了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成员总是在变化,通过让员工轮换工作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任务要求。最后,组织本身也处于不断变迁的状态。组织不断地重组它们的部门,卖掉经营不善的业务,缩短作业流程,用临时工取代长期工。
今天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必须学会应付临时性。他们必须学会在充满灵活性、自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环境中生活。组织行为学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真知灼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断变革中的工作环境,如何克服变革的阻力,如何更好地创造一种组织文化,在变革中求得繁荣。
员工忠诚性减弱
过去,公司员工相信他们的雇主会通过工作的保障、丰厚的福利、薪水的提高来报答他们对组织的忠诚。但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适应全球性的竞争、不友好的接管、收购、兼并等,公司开始摈弃传统的工作稳定性、资历和报酬政策。他们通过关闭工厂、把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卖掉或关闭不盈利的企业、减少管理层次、用临时工代替长期工来适应竞争的环境,从而变得“刻薄而吝啬”了。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北美的现象。欧洲的公司也在这样做。英国最大的银行巴克雷(Barclay)最近裁减了20%的员工。很多德国公司裁减了他们的员工和管理层次。电子工程的德国西门子(Siemens)集团公司仅在1993年就裁减了3 000多个工作岗位;制钢“巨人”克拉普·—霍斯(Krupp-Hoesch)把自己的管理层次从5级减少到3级;迈赛黛斯—奔驰(Mercedes-Benz)把管理层次从7级减为5级。
这些变化导致了员工忠诚性的急速下降。
例如,在1993年进行的—‘次工人调查中,77%的人回答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忠诚比1988年低多了。员工认为他们的雇主不像以前那样对他们负责了,结果,员工的反应是对公司的忠诚也降低了。如图工一2所示。
图1—2 忠诚观的变迁(1993年与1988年)
改善道德行为
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上升期。投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保持升级势头,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一)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今年1—3季度,尽管受到非典的冲击,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8.5%。预计4季度经济增长率会继续提高,运用月度宏观经济计量分析模型预测,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6%。这表明从2002年开始,我国GDP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以上,经济运行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期。
(二)支柱行业增势强劲,重化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前三季度,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支柱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7%。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8.4%,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9%,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4.37%,比2002年全年水平(60.95%)提高3.42个百分点。1998年以来重工业增长相对于轻工业增长有加速趋势,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今年这一比重的提高幅度更大,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重化工业化时期。这一轮重化工业化主要是由工业支柱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拉动的,与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市场内生机制,将成为未来1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投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保持升级势头。1—3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增幅提高8.7个百分点。投资高增长,主要受重化工业化趋势和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等因素的拉动。消费增幅受非典影响一度降低,但前三季度累计增长率达到8.6%,同比仅下降0.1个百分点,已经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水平,可以认为消费继续保持了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尽管有非典冲击,但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比较明显,1—3季度,建筑及装璜材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6.6%,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7.5%,通信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4%,住、行等方面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四)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贸易摩擦存在隐忧。1—3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2.2%,增幅提高12.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进口同比增长40.5%,加快23.3个百分点,因此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净出口91亿美元,同比减少109亿美元)。分国别和地区看,对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的出口顺差持续增加;而对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出口逆差则持续扩大。由于美欧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顺差扩大势必加剧贸易摩擦,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压力不断加大。近年来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对美欧出口的一些产品陆续转移到中国大陆设厂,是我国对美欧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
(五)总量矛盾缓解,某些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随着国内市场活跃和出口增长加快,我国总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步缓解。物价指数由负转正,1—3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0.7%;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5%,但逐季度回稳(分别为4.6%、4.7%、4%)。电力、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产品供给出现缺口,不少省市被迫限制用电,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多。目前这些产品的供给正在迅速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态势已经趋缓。总体看,物价仍然保持在低水平,需求约束普遍存在,大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仍比较激烈。
(六)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供求关系并未逆转。据有关统计,今年粮食产量可能低于9000亿斤,也低于全年的粮食需求量。在连续几年的减产以后,当前市场粮价出现恢复性提高,但是预计粮价以及食品价格不会长时间、大幅度上涨。一是因为库存水平较高,到2003年底粮食库存仍将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比正常水平(近年来估计为3000亿斤左右)高出较多;二是粮食生产能力较大,在市场需求拉动下,粮食供给会增长较快,抑制粮价上涨。近期内粮食供给不会出现紧缺,但粮食问题事关经济全局,需密切关注,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其他经济作物生产的关系;同时,不要过激反应,造成粮价的大起大落。
(七)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20.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47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外汇储备达到3839亿美元,较年初增加975亿美元,同比多增562亿美元。从贷款投放的结构看,经济内在扩张带动的需求增加依然是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虽然存款准备金比率提高,但其紧缩性影响需要逐步释放,加之经济升温的惯性作用,货币信贷快速扩张的态势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同时,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将有助于逐步约束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进度。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资本项目顺差较大,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仍是主要来源,也有“热钱”加快流入的影响。
分 析 预 测
当前我国经济仍有一定上升空间,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
(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回升期,从国内外条件看,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在近年来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了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主要表现是: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加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的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这种由市场主导的、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从今年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看,经济增长率比上年提高,国内需求迅速扩大,总量矛盾基本缓解;主要商品的供求格局基本平衡,物价总水平较低且相对稳定;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快速流入,外部资源供给比较充裕,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总体看,经济稳定回升并未出现全局性经济“过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健康。但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电力、钢材供给缺口较大,造成部分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一些地方正在大上电力设备、钢铁加工等项目,如果不正确引导,有可能造成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另外,从源头上看,对一些地方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的问题,亦应高度重视,积极引导,规范发展。既维护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又防止局部问题影响全局。
未来经济增长仍有较大潜力。我国银行存差仍然较大,外汇储备雄厚,资金供给比较宽裕;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人工低成本优势将长期保持;技术供给也不存在明显约束。现有要素供给条件,有利于扩大市场对产品供给的调节空间。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储蓄水平持续提高,收入和支出预期趋好,消费环境和消费政策逐步完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消费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潜力很大。在消费升级拉动下,产业升级步伐将相应加快,并将带动投资持续较快增长。这些条件将使我国经济上升的态势得到保持。
(二)世界经济复苏前景趋好。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均超过预期,因此,各方进一步看好今年下半年及200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世界银行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望提高到3%,其中发达国家将升到2.5%,美国、日本、欧元区将分别达到3.4%、1.3%和1.7%;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将升为4.9%。IMF预测明年全球增长4.1%,其中美国为3.9%,日本为1.4%。总体看,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但仍存在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性的通货紧缩并未缓解,贸易保护有增无减,针对中国外贸外汇政策的外部压力较大,我国的外贸环境趋于严峻。
(三)对明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分析预测。
综合国内外条件,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在较高水平上继续稳定增长。从三大需求看,在非典之类疫情不大规模发生的情况下,受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9%以上,高于今年水平;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受产业升级的推动,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将稳定在今年的增长水平,即30%左右;由于外贸环境趋于严峻、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出口基数较大等原因,预计明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0%左右,受国内市场升温的拉动,进口将继续高增长,增幅超过出口,贸易顺差将继续减少。综合定性分析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预测结果,明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
主 要 问 题
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
(一)新的结构性矛盾有所显露。随着经济回升和重化工业化的启动,各个生产行业间的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新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是电力和钢材等部分原材料供应出现紧张,同时很多领域的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从电力、钢材等方面情况看,市场对生产的调节相当灵敏。今年以来电力、钢材和有关原材料的投资项目增加很多,发电设备产量增幅超过70%,预计这些产品的供给紧张状况不会持续很久。随着电站建设的加快和煤炭需求的增加,运输也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在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设方面,应注意吸取电力的教训,避免陷于被动。对于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要通过市场机制促进调整,不要轻易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供给增长(例如1994年以后限制电站建设),否则会加剧以后的结构性矛盾。一些领域“重复建设”的症结,在于行政干预和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应当对症下药,用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尽可能少用行政手段。
(二)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市场化的矛盾比较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偏低。投资活动中的行政审批仍然过繁,政府介入过多,竞争性行业的行政管理门槛过高。融资活动过于依赖政府信用,过于依赖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市场风险往往转化为行政干预下无人负责的更大风险。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政府背景或以政府信用担保的长期贷款。这类贷款行为缺乏风险约束,容易推动信贷过度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和财政的隐性债务。现行投融资体制与市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一方面限制了民间投资主体的投融资活动,限制了充分竞争,削弱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另一方面助长了行政权力对投融资活动的干预,使得行政主导型的重复建设难以根治。如果不尽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此次经济回升的积极效果。
(三)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随经济升温,城镇总体就业情况逐步好转,绝大部分地区就业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值得指出,这轮经济增长以重化工业为主,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在就业总量增长中,正规就业增长较慢,新增就业主要是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主要是指在正规部门工作并且形成了稳定劳动关系的就业;非正规就业既包括诸如个体、自雇佣等非正规部门的就业,也包括在正式部门的非正式雇佣。与正规就业相比,非正规就业的稳定性差,特别是非正规就业人员一般难以进入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些基本权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增加了这部分人群未来生活的不稳定性。此外,大量人员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对于社会管理的挑战也很大。如果以是否参加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为尺度,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总量已经超过正规就业人员。在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进程中,非正规就业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就业形式,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非正规就业存在的或可能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以及劳资关系矛盾等,应予以足够重视,并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矛盾协调机制。
(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突出。2003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困难,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今年第2季度有大约10%的农民因非典返乡,据调查其中有17%今年不准备再外出。此外,非典发生后,乡镇企业外贸出口订单减少,产品因运输不畅造成积压,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下滑。促使农产品价格明显上升的因素尚未产生,部分地区的畜产品和水果蔬菜或销售不畅,或出口受阻,价格普遍下跌,农民务农收入增长也不会乐观。完成全年农民增收4%的预期目标面临的难度较大。
当前的经济回升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应当倍加珍惜,继续强化市场择优汰劣的作用,防止各种非市场因素加大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和风险。在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适当弱化政府刺激经济总量扩张的力度,强化结构性的政策引导。经济回升时期也是加快改革的有利时机,要抓住这一机遇,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完善新体制和新机制,克服非市场因素对经济的扰动,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一)经济发展的目标应从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转向追求经济的稳定、协调、有序、安全发展
在经济全面回升的条件下,应当淡化速度指标,把宏观调节的主要目标转向控制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加强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信息服务和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引导各级政府将注意力转向经济发展的稳定、协调、有序、安全方面,防止各级政府层层加码,盲目攀比速度。
(二)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扩大投资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在需求不足明显缓解的新形势下,财政政策的重点应当相应调整。一是继续减少国债发行规模,建设国债的使用和新开工项目可适当后移,增大结转量。同时,应严格筛选新开工国债项目,着重优化国债资金的投向。二是增加对城乡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步伐,完善财政支持的机制和制度,防止财政投入的效果降低。强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完善中央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三是继续保持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支持,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力度。四是统筹考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注意充实社保基金,弥补历史欠账。五是针对非正规就业大幅度增长的特点,认真研究并合理解决这类人员的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确保其基本权益及生活安全,以促进就业容量增加,稳定就业队伍。
(三)宏观经济调节手段应从主要依靠财政政策转向主要依靠货币政策
在弱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调整财政政策着力点的同时,应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搞好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和相互配合。基于对当前经济总体尚未过热、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判断,应当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总量方面可合理预调、微调,同时注意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功能。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关注和调节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加快处理不良资产。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在保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维护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四)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能力
投融资体制是当前制约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提高的体制瓶颈,对此次经济回升扰动极大。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尽快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各项部署。应该强调“管住政府、放开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加强风险约束”,让民间投资主体发挥主要作用。政府投资要严格限定在公共产品领域,并引入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加强审计、舆论等方面的公共监督。减少投资审批程序,放宽产业准入限制,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即使是公共产品领域,也要尽可能吸引各类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积极发展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金融机构、资本市场、信贷担保体系和投资服务机构。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目标,推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尽快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和鼓励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充分调动社会蕴藏的创业积极性。
(五)进一步增强鼓励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
当前经济回升的根本拉动力量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的重点应从投资转向消费。政府在促进消费增长方面的工作重点可考虑: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领域,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清理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大力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活动;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改善居民的支出预期;三是促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加大对农民减负增收的支持力度;四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
(六)积极化解外经贸困难,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
明年发展外经贸的困难加大,需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重点可考虑:积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努力争取一个较好的国际经贸环境;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合理运用有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磨擦,规范出口秩序,积极扩大出口。在利用外资方面,应加强对外资结构和投向的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市场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环境。
在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贸易顺差减少或出现一定逆差是难免的。我国外汇储备很大,有一定贸易逆差也不必过于担忧。国内需求升温可以基本弥补贸易顺差减小带来的需求缺口,对经济回升的总体态势不会产生明显冲击。今后应当努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必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这样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感觉现在经济形势不乐观,企业组织管理应以鼓励节约、控制成本为主,而员工失业率的升高意味着员工必须自我提高工作能力才可以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