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男女不平等现状的思考
妇女受压迫和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众所周知,妇女受压迫和男女不平等是阶级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其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财产的私人占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不平等的社会分工,包括性别分工模式。不同的社会分工模式决定了男女在社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也形成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从学术上,我们一直把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实现立法领域的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铲除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私有制,铲除了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的基础,因此,也就克服了性别关系领域的根本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性别矛盾和男女不平等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不再是对抗性的问题,可是解决矛盾、缩小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我们依然面临漫长的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具体地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妇女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男女不平等问题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从本源上说是私有制遗留给我们,而我们又不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不仅有遗传性,还有变异性,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会表现出一些新的形式和花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变异性,会更加明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男女不平等的距离,在发展趋势上趋于消亡,但是,在消亡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有能力调适性别关系领域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市场经济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社会分工,一个是所有制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同的所有制与社会分工依然存在,依然是制约人类不平等包括男女不平等的重要因素。此外,传统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对男女不平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也使男女不平等面临一定的制度和体制障碍。具体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制问题。
在我国,即使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所有制成分也不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在城市,还有集体所有制以及少量的个人所有制。在农村,集体所有制一直占主流,并以自留地的形式为家庭使用和支配土地保留了一定的空间。这种所有制的多重性在市场经济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在生产资料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与管理权可以相对分离的背景下,女性在这些领域的权力和参与依然不如男性。男性在资源享有和支配方面的垄断地位虽然有所松动,但从根本上说,占有权与支配权向男性倾斜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逆转。有资料显示妇女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较之计划经济时期,男女的收入差别明显拉大。
第二、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局面相适应,我国社会分工领域的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的分工模式也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改变。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采取有了某些措施,来抑制劳动分工领域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以缩小分工的性别距离和由此带来的男女社会地位的落差。这些措施曾卓有成效,使妇女就业在职业覆盖与就业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市场经济时期,虽然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控制着社会分工向不利于女性的方向变化,向贫富距离拉大的方向变化,但是随着政府资源调配功能的弱化,市场自发调节功能的增强,男女在社会分工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继续扩大的态势。此外,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与高科技的新浪潮相呼应,在强化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以及民族与民族激烈竞争的局面的同时,也在实际中强化着性别之间的竞争与排斥。这种竞争超越国界,无视人文主义的原则,无视男女竞争起点的不一致,使妇女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逆转了计划经济时期妇女职业向高层次渗透的趋势,加剧了妇女就业的难度,拉大了男女收入的差距,形成了性别的职业隔离。困难的是,市场经济的特征默认这些差距,并且踏着这些差距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趋势将与市场经济相伴随、共生长,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能抑制这种势头,并且制度的抑制作用是有限的、有过程性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男女不平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第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也将对妇女地位的提高产生相应的阻力。
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知识化程度越高,财产的无形化倾向越明显,则分配在生产关系领域的作用也就越强大。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个人能力已成为财富积聚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说,经济越发展,个人能力与分配的关系就越密切,在崇尚创新与个性发展的今天,所有制在分配中的作用,从总体上说是趋于弱化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时期,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依然共同参与分配。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妇女在个人能力上,并不天生比男人弱,但是历史形成的女性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劣势状况,并不能在短期获得改观,还得承认因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观念的影响,女人的潜力开发还远远低于男性,由此形成的女性能力的弱势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观,必然影响到资源的分配,造成资源分配———技术能力增长———女性发展链条上的不良循环。改变这种不良循环的态势,实现男女平等,需要社会财富分配向女性倾斜,这是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四、腐朽没落的封建思想包括传统的性别观念,依然是影响现阶段男女平等进程的文化障碍。
中华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精华,通过提炼加工,可以上升为现代理念,但是,其中又有许多糟粕,具有强烈的再生力,会演化成各种现代病毒,破坏男女平等的系统。
第五、社会制度和政策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国后,男女平等虽然适时成为国家的立宪原则,纳入了根本大法,但是从社会需求上看,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如在我国男女平等的法律系统,诸法冲突、司法、执法不严的现象还依然存在,一些法律规定已时过境迁,需要修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法律在调节性别关系过程中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男女平等的进程。此外,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和不平衡状态,也对提高男女平等程度,推进妇女发展,具有很大的掣肘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男女平等事业的进程,首先要加大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宣传力度,批判封建主义的性别观念,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努力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其次,要大力推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以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在推进妇女解放事业领域的作用,提高妇女政治参与的程度,将男女平等原则切实纳入法治系统,同时,要在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进程中,在构筑社会保障系统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妇女的利益,使资源分配和权力分配适度向妇女倾斜。第三,全面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推进妇女能力增长,要发动妇女和引导妇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在参与中求进步,求平等求发展。
不同的社会分工模式决定了男女在社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也形成了一套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男主女从、男优女劣的价值判断体系。所以,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从学术上,我们一直把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实现立法领域的男女平等,作为妇女解放的基本目标。但是现在还是以男高女低的现实!!!
男女之间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男女有别,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除了体现在器官上的男女差异以外,在身体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由于性别所导致的不同。
男女平等提了这么久,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男女是平等不起来的,从一生下来,父母不平等的对待孩子,到在社会就更不用说了。有的公司根本不收女的职员,要生孩子,有很多问题简直就是麻烦,所以当女人如果要在社会好好立足很辛苦很辛苦
男生都喜欢那些自己追求得到的,花费自己心血得来的,往往越是爱而不得的,越能激起他的兴趣,而女生却是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