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人杨志玖《山东的蒙古族村落和元朝墓碑》一文(见《历史教学》1991年第1期)记载,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刘家营村刘氏,就是一支蒙古族刘氏。该支刘氏始祖刘五公,宋末之际人,原系蒙古族斡罗那歹族人,为蒙古军士,驻守山东。元朝中统三年(1262年),控制山东的元朝守将、江淮大都督李璮发动叛乱,投降南宋。作为蒙古军士的刘五公在这次兵变中被俘,但因他英勇不屈,叛军主将见他为人勇敢忠孝,大为佩服,于是留他不杀。不久李璮叛乱被元兵平定,刘五公官复原职,并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为本军镇抚。
刘五公后裔世代居住在山东,且子女全与当地汉人通婚,子娶汉女,女嫁汉人。这样,他的家族很快就被汉化。到刘五公的第6代刘爵时,这支刘氏开始采有汉人姓氏,因他们这支山东刘氏的开基始祖并被叛军留住不杀,于是"因留田姓",改姓刘氏。
时到今日,这支蒙古族刘氏已发展到近1000人。他们曾保留有本家族的族谱,但因已彻底汉化,长期以来他们都被当作汉族,直到1980年,他们才被政府核准,恢复为蒙古族。
【刘】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姓氏移剌曰刘。老姓包括:伊喇氏、伊里氏、伊拉齐氏、刘佳氏、宁古塔氏、查佳氏、钮祜禄氏、钮图氏、吴库哩氏,以及加入满族的鄂柳特氏(蒙古族)、赤穆特氏(蒙古族)、那拉氏(蒙古族)、刘氏(汉族、朝鲜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