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写写关于小学教师的实习日志

小学教师的实习日志
2024-12-23 15:08: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同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只有在经历了自由生长以后,才会走向成熟,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美丽。回想起我的从教之路,起点还是有些戏曲性。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灰色的心态,幸运的分配;学科的偏爱,无奈的上岗。
1987年,读了三年如皋师范的我毕业了。作为无权无势无钱的农家子弟,我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只想能分配到老家的中心小学工作。为此,在教育局落实分配到岗的那天,同样做教师的母亲专门请教育助理到家吃饭,并拜托他饭后到教育局把我要回老家。到了晚上,教育助理到我家说:“今天没有要到人,你儿子被实小要去了。”母亲听后,非常开心。而对于一直死读书的我,对于实小是什么概念,是何方学校,我怎么会分到那里的,全然不知。事后我才知道,在我们还在毕业实习时,海安实小的校长们就到如皋师范挑毕业生了,一个班推荐一个,然后7选三,我幸运的成为了最后拍板的三个人中的一个。而这一切,我全然不知。现在想来,我很是感激当时的班主任老师,感谢现在已经作古的老校长。这对于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保持着激情燃烧的姿态,有着很大的关联。
第二点就是学科偏爱。虽然我20年的教学经历中都是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但是,当初读师范时,我恰恰是“语文狂”,从不研究数学。除了跟在姚烺强老师后面专攻“一点突破法”外,整个师范时期的大实习、小实习我都是上的语文课,数学课一堂课也没有上。我信心满怀: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但是,事与愿违。师范毕业的那一年,正逢南通盐城两片中师生数学基本功大赛,我在层层选拔后,代表如师参加了这项赛事并获得二等奖。这一获奖记入了我的毕业档案。到了海安实小的校长在分配课务时,一看这么好的数学基本功,无论无何也要安排教数学课啊。于是,我到海安实小报到的第一天,同时也领到了课务分工——四年级数学。
因为兴趣点全不在数学,我就找当时的校长说明自己的情况。校长说,课务分工已经定了,就先教一年再说吧。无奈之中,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旅程。
人行有仿效,择尚而从之。海安实小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尤其是当时一批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于是,吃住都在学校的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教材、备课磨课上,借阅老教师的备课笔记,翻看着他们班上学生得作业,从模仿起步,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我也开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一些教学中的问题,撰写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体会。两年后,“怎样找单位1”“计算题病例剖析”等小块头文章才开始变成铅字,在《小数报》和《吉林教育》发表。那时,我对教学研究是想到什么就研究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分数的基本性质、工程问题、小数和复名数、组合图形、简便计算、分数应用题教学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发表了20多篇文章。
老师们都说我是专挑“小问题”,做成“大文章”。连续教了几届学生,都发现“数的整除”单元概念多,学不透,我就尝试“运用集合图来进行概念教学”。我把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集合图都摘录下来,并且找来自学考试的《逻辑学》教材对照分解这个单元中几组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在教学中每尝试一次就记载一次使用效果。为了拓宽视角,就连其他老师在教学展示中出现的新图示,我也细致地整理到自己的教学日记本上。再如,看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结果是相同的,可思维过程却差别甚大,他开始了“展示和评价学生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学生简便计算时常常东拼西凑,没有章法,他开始了“帮助学生过好简便计算关”的探讨;发现学生的验算意识特别缺乏,他就展开大面积的调查与反思┅┅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鲜活的教学生活,也更富有了广泛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论文《集合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验算习惯和能力调查研究报告》先后在1994年、1996年的“教海探航”征文中获得一、二等奖并在《江苏教育》上刊发。
从1987年到2002,这样散点式、随意式教学研究方式可以说在我的专业成长中占据了15年。这期间,我发表了60多篇文章,参与了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也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被评为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和全国科研型教师,获得了江苏省教学竞赛一等奖,参与了三本著作的编写。但是,总的说来,这段时间我的专业成长还是处在自由生长阶段,教学方面虽然小有成绩,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主题,没有体系化的研究和属己化的特色。海安县教育局的柳夕浪局长也多次和我说,到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这样的层次,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方向,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是十分向往达到那样的境地,但我总归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企及。
第二层楼,整合发展期。
2002年,课程改革开始全面启动。在良好的氛围熏染、优秀的同伴互助(华应龙、贲友林、储冬生、仲海峰、柳晓梅等)、知名的专家引领(陈今晨、张兴华、丁锦华等)中逐步学会了思考的我,也开始思考新课程数学改革该如何实施。2002年“五一”长假期间,用闭门三天一气呵成写成了7000字的《走进生活 走近儿童——谈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提出了“生活数学”“人文数学”“综合数学”的教学研究主题。在随后的几年中,自己在数学教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思考和实践,差不多都在这样一个研究框架中展开。
在“生活数学”方面,借助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课题的主持,和全校的数学老师们一起共同展开了深入研究,从“数学要与生活联系”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里不开生活经验的关注”,再到“正效经验、反效经验、个体经验、群体经验、儿童经验、成人经验的辨析”、“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分野大讨论”、《盘活、激活、教学》教学思路的建设,可以说是口子越收越小,纵向越掘越深,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课例和总结报告、经验论文。
在“人文数学”方面,最初的构想中,只是提出了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获得过程,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背后人文力量,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在随后的研究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品质、内在素养,尤其是保持着一颗童心和学生对话、交流,将会使教学进入一种互动发展的境界。于是,着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姿态,《生动的课堂 开放的资源》便是这方面的尝试。但,这还不是教学的佳境,教学应该是知情合一、师生共融的境界,教学的魅力不应该仅仅来自于老师的表现力,数学教学更应用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去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深层上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数学的激情。如果没有数学本身的魅力渗透其中,无论教师有怎样的情感投入或者有多么高超的表演技能,教学总难逃肤浅和庸俗。
在“综合数学”方面,原初也只是看到了数学知识板块的整合必然带来数学综合,看到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和运用。比如,美术中的数学、音乐中的数学、科学中的数学要尽量在数学课堂中接轨。而在实际的研究中,对此,我们也逐步加深了认识,“学科之间的综合”不仅仅是知识的嫁接,在更深的层面上还应该打通学科思维、借鉴学科技术,并以此来改变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熏染。《数学教学用“修辞”》便是这方面的探索之作。
综合起来这几年的实践,应该说,是一个对数学教学在理解和实践上都逐渐丰满、逐渐丰富、逐渐深入的过程。也使得我的教学研究初步显现出一种系统化和整体感,那种散点式、随意化的状态逐步改变。
第三层楼,破茧成熟期。
2006年,在经过了一个丰满、拓展、体系化的研究过程后,我隐约感觉到,超越于传统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繁华背后,我们看到不少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内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异,却因教学时间有限,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加之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结果教者教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因此,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对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于是,2006年5月,我提出了追寻简约化的数学教学研究主题。一年多来,我带着全校的数学老师在简约化的数学教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前后形成了20多节代表简约教学理念的课,在全国讲学十多场,引起很大的反响,有关沙龙、课例、论文相继发表。特别是利用南通市教育局为我们开通的个人博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很多老师开始关注该项研究并参与共同建设。老师们普遍感到,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与丰富于简单之中。它要求教师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其能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从而达到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
目前,简约化教学已经成为我的专业发展的重点研究主题,它综合了我在生活化、综合化、人文化研究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实现统整、协调、提升,成为我专业发展的新的主流方向。
郑杰校长在《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中还说到,人生幸福的三层楼还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教师是应付教学工作,第二类教师是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第三类教师是在不断探索、不停追问中生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学风格,走向教育的自由王国。以此来对照我的专业成长,我该是在从二层楼努力地向着三层楼前行。
幸福三层楼,人生三重天,教学三境界。我知道,穷尽一生之追求,我也许还是不能登顶。但是它让我更加明晰了教育路上的追寻目标。是否登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我收获了,我无憾了。

回答2:

帮你写?你干了什么,上了什么课都不知道,去哪 要一篇呢?可以参考
http://www.jrdxs.com/html/5/category-catid-5.html
小学教师实习总结
作者:佚名
时光飞逝,短短两个月,六十个日日夜夜的快乐时光,今天已圆满结束了,除为人师,我们倍感骄傲与自豪.既深入教学,有辛勤育人,我们全体实习生一路走来,颇多留恋,诸多感慨.在已圆满完成实习工作的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实习学校——莱州一中的领导,指导教师以及原班主任的帮助与照顾,在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期间,给与我们工作的指导,生活的关心,使得我们的实习工作顺利,圆满地完成,借此机会对我们的指导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我们的实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也就是前两个周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主要通过多看多听来深入学生,熟悉教学环境,为全面实习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我们的实习恰逢新课程改革,所以我们刚到莱州一中时茫然不知所措,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似乎一下都变成了纸上谈兵,老三段的教学模式在中学里已完全不适用,这体育课教案该怎么写,体育课到底该怎么上我们就带着诸多疑惑开始了实习.这段时间,一中的指导教师组织了几名省市优质课获奖的教师给我们上了几堂课,而且每堂课还附带一堂说评课,给我们介绍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另外,指导教师还组织我们集体观摩了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上的训练课,这期间我们还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课程教学.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新课程教学在我们脑子里也就不再神秘了.
二,实践阶段
从第三周开始我们的实习也就全面展开了,为此指导教师给我们制定了非常详细和全面的实习计划,凡是中学体育教师能遇到的工作几乎都涉及到了,涉及面非常广,包括体育课堂教学,体育队的训练,见习班主任,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裁判实习等等,而且这期间体育部的工作基本上是以我们全体实习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指导教师让我们放手大胆去探索,去研究,给我们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期间我们全体实习生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认真态度,坚持"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尽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体育队训练方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我们积极编写全年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努力使自己的训练更系统,更全面.总之,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认可,同时,也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提高阶段
也就是最后两个周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就进入到全面提高阶段.我们开始准备我们的"优质课",包括一堂内堂课,一堂训练课和两次外堂课,这期间指导教师的指导更加细致,更加认真了,指导贯穿到整节课的各个环节,包括编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另外指导教师还组织我们观看了莱州市体育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与学习,使我们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最后,又一件事是不得不提的,也是我们终生难忘的,那就是和莱州一中师生告别时感人的场面.2005年最后一天的清晨,天还没亮,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学生们早早就起来了,把我们的行李都搬了下来,我们的脚步也不知不觉沉重了起来,车来的时候,学生们再也控制不住哭了起来,实习老师们眼里也都闪烁着泪光,接下来,我们依依和一中的老师们握手告别,和学生们依依拥抱惜别,场面很是感人,很多实习老师都发出了"莱州一中,不虚此行"的感慨,这一刻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同时这个场面也是我们在莱州一中实习成果的最好证明.所以我们莱州一行是非常圆满的,非常成功的.
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是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莱州一中的实习为我们的人生起了个好头,我们将继续以认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第一层楼,自由生长期。
天人合一。教师的专业成长如同自然界万事万物一样,只有在经历了自由生长以后,才会走向成熟,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花开的美丽。回想起我的从教之路,起点还是有些戏曲性。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灰色的心态,幸运的分配;学科的偏爱,无奈的上岗。
1987年,读了三年如皋师范的我毕业了。作为无权无势无钱的农家子弟,我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只想能分配到老家的中心小学工作。为此,在教育局落实分配到岗的那天,同样做教师的母亲专门请教育助理到家吃饭,并拜托他饭后到教育局把我要回老家。到了晚上,教育助理到我家说:“今天没有要到人,你儿子被实小要去了。”母亲听后,非常开心。而对于一直死读书的我,对于实小是什么概念,是何方学校,我怎么会分到那里的,全然不知。事后我才知道,在我们还在毕业实习时,海安实小的校长们就到如皋师范挑毕业生了,一个班推荐一个,然后7选三,我幸运的成为了最后拍板的三个人中的一个。而这一切,我全然不知。现在想来,我很是感激当时的班主任老师,感谢现在已经作古的老校长。这对于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保持着激情燃烧的姿态,有着很大的关联。
第二点就是学科偏爱。虽然我20年的教学经历中都是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但是,当初读师范时,我恰恰是“语文狂”,从不研究数学。除了跟在姚烺强老师后面专攻“一点突破法”外,整个师范时期的大实习、小实习我都是上的语文课,数学课一堂课也没有上。我信心满怀: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但是,事与愿违。师范毕业的那一年,正逢南通盐城两片中师生数学基本功大赛,我在层层选拔后,代表如师参加了这项赛事并获得二等奖。这一获奖记入了我的毕业档案。到了海安实小的校长在分配课务时,一看这么好的数学基本功,无论无何也要安排教数学课啊。于是,我到海安实小报到的第一天,同时也领到了课务分工——四年级数学。
因为兴趣点全不在数学,我就找当时的校长说明自己的情况。校长说,课务分工已经定了,就先教一年再说吧。无奈之中,我开始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旅程。
人行有仿效,择尚而从之。海安实小的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尤其是当时一批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于是,吃住都在学校的我,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钻研教材、备课磨课上,借阅老教师的备课笔记,翻看着他们班上学生得作业,从模仿起步,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我也开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一些教学中的问题,撰写自己的教学思考和实践体会。两年后,“怎样找单位1”“计算题病例剖析”等小块头文章才开始变成铅字,在《小数报》和《吉林教育》发表。那时,我对教学研究是想到什么就研究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就想办法解决,分数的基本性质、工程问题、小数和复名数、组合图形、简便计算、分数应用题教学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发表了20多篇文章。
老师们都说我是专挑“小问题”,做成“大文章”。连续教了几届学生,都发现“数的整除”单元概念多,学不透,我就尝试“运用集合图来进行概念教学”。我把高等数学中的一些集合图都摘录下来,并且找来自学考试的《逻辑学》教材对照分解这个单元中几组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在教学中每尝试一次就记载一次使用效果。为了拓宽视角,就连其他老师在教学展示中出现的新图示,我也细致地整理到自己的教学日记本上。再如,看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结果是相同的,可思维过程却差别甚大,他开始了“展示和评价学生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学生简便计算时常常东拼西凑,没有章法,他开始了“帮助学生过好简便计算关”的探讨;发现学生的验算意识特别缺乏,他就展开大面积的调查与反思┅┅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鲜活的教学生活,也更富有了广泛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论文《集合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验算习惯和能力调查研究报告》先后在1994年、1996年的“教海探航”征文中获得一、二等奖并在《江苏教育》上刊发。
从1987年到2002,这样散点式、随意式教学研究方式可以说在我的专业成长中占据了15年。这期间,我发表了60多篇文章,参与了10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也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被评为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和全国科研型教师,获得了江苏省教学竞赛一等奖,参与了三本著作的编写。但是,总的说来,这段时间我的专业成长还是处在自由生长阶段,教学方面虽然小有成绩,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主题,没有体系化的研究和属己化的特色。海安县教育局的柳夕浪局长也多次和我说,到了南通市学科带头人这样的层次,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方向,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也是十分向往达到那样的境地,但我总归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企及。
第二层楼,整合发展期。
2002年,课程改革开始全面启动。在良好的氛围熏染、优秀的同伴互助(华应龙、贲友林、储冬生、仲海峰、柳晓梅等)、知名的专家引领(陈今晨、张兴华、丁锦华等)中逐步学会了思考的我,也开始思考新课程数学改革该如何实施。2002年“五一”长假期间,用闭门三天一气呵成写成了7000字的《走进生活 走近儿童——谈小学数学教学观的转变》,提出了“生活数学”“人文数学”“综合数学”的教学研究主题。在随后的几年中,自己在数学教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思考和实践,差不多都在这样一个研究框架中展开。
在“生活数学”方面,借助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课题的主持,和全校的数学老师们一起共同展开了深入研究,从“数学要与生活联系”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里不开生活经验的关注”,再到“正效经验、反效经验、个体经验、群体经验、儿童经验、成人经验的辨析”、“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分野大讨论”、《盘活、激活、教学》教学思路的建设,可以说是口子越收越小,纵向越掘越深,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课例和总结报告、经验论文。
在“人文数学”方面,最初的构想中,只是提出了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获得过程,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背后人文力量,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在随后的研究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品质、内在素养,尤其是保持着一颗童心和学生对话、交流,将会使教学进入一种互动发展的境界。于是,着意改变自己的教学姿态,《生动的课堂 开放的资源》便是这方面的尝试。但,这还不是教学的佳境,教学应该是知情合一、师生共融的境界,教学的魅力不应该仅仅来自于老师的表现力,数学教学更应用数学本身的内在魅力去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深层上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数学的激情。如果没有数学本身的魅力渗透其中,无论教师有怎样的情感投入或者有多么高超的表演技能,教学总难逃肤浅和庸俗。
在“综合数学”方面,原初也只是看到了数学知识板块的整合必然带来数学综合,看到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衔接和运用。比如,美术中的数学、音乐中的数学、科学中的数学要尽量在数学课堂中接轨。而在实际的研究中,对此,我们也逐步加深了认识,“学科之间的综合”不仅仅是知识的嫁接,在更深的层面上还应该打通学科思维、借鉴学科技术,并以此来改变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熏染。《数学教学用“修辞”》便是这方面的探索之作。
综合起来这几年的实践,应该说,是一个对数学教学在理解和实践上都逐渐丰满、逐渐丰富、逐渐深入的过程。也使得我的教学研究初步显现出一种系统化和整体感,那种散点式、随意化的状态逐步改变。
第三层楼,破茧成熟期。
2006年,在经过了一个丰满、拓展、体系化的研究过程后,我隐约感觉到,超越于传统的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响应,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繁华背后,我们看到不少数学课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内容上的大全、形式上的新异,却因教学时间有限,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加之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结果教者教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因此,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应该成为我们当下对课堂教学反思调整的积极举措。于是,2006年5月,我提出了追寻简约化的数学教学研究主题。一年多来,我带着全校的数学老师在简约化的数学教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前后形成了20多节代表简约教学理念的课,在全国讲学十多场,引起很大的反响,有关沙龙、课例、论文相继发表。特别是利用南通市教育局为我们开通的个人博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很多老师开始关注该项研究并参与共同建设。老师们普遍感到,简约并不是简单,相反,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与丰富于简单之中。它要求教师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使其能除去臃肿的堆积,剥离繁琐的多余,从而达到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
目前,简约化教学已经成为我的专业发展的重点研究主题,它综合了我在生活化、综合化、人文化研究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实现统整、协调、提升,成为我专业发展的新的主流方向。
郑杰校长在《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中还说到,人生幸福的三层楼还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教师是应付教学工作,第二类教师是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第三类教师是在不断探索、不停追问中生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学风格,走向教育的自由王国。以此来对照我的专业成长,我该是在从二层楼努力地向着三层楼前行。
幸福三层楼,人生三重天,教学三境界。我知道,穷尽一生之追求,我也许还是不能登顶。但是它让我更加明晰了教育路上的追寻目标。是否登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我收获了,我无憾了。

回答3:

爱思考会股票不好不拉空间哈略加你啊家就玩啦酷基金哇塞数学范德萨额还是回家咯恐惧和一台份问题好人会哦聚会应该让他家客人也还得的搜去玩儿如同一条鱼欲破特据规范vf额风格和国人发短信说软件把然浮士德v人一定能结合。

回答4:

实践性和理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