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应该低调还是高调
著名民间慈善家陈树菊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迄今为止,她默默向各类机构捐助了近32万美元的善款。2010年,陈树菊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当被问及首善陈光标的高调和菜“菊嬷”陈树菊的低调,哪个好时,表示,“行善可不高调,扬善不可低调”,但要注意受赠对象的尊严。(2月22日)
林荣耀(民):慈善的调子没有好坏之分,实在要做评判,那么主要还是视其动机和实效。事实上,陈光标敢于公开呼应比尔·盖茨,表示要在死后裸捐,这种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承诺,作秀的成分是少之又少的。当然他的调子是高了一些,这不太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但是他的慈善没有花架子,都是实打实的投入。这样的高调一方面是个人选择,我们大可不必轻率褒贬;二来也以实际行动触动了众人的心灵深处,有助于逐步改善中国社会的财富观。
@一杨国强(搜狐博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出的名,哪怕你是行善,是见义勇为,总会有一些人出你的“不良”动机,进而进行讽刺和打击。中国有个传统是“做好事不留名”,原以为是为了高尚,现在明白了,原是为了防备打击。
唐伟(职员):我们欢迎低调行善者,对陈光标这样的高调行善者,也同样欢迎。一方面,他们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慈善的理念,这就足够;另一方面,又以这种行动,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人,让慈善之光能够传递。去年,杭州的孙老伯救人后,要求记者宣传自己,这跟陈光标的高调,同样是种用心良苦。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调者将自己置于更高的目标,已经将慈善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这对于时代而言,或许更显珍贵。同时,在现实慈善缺乏的情况,高调的行善于社会风气的提振,也将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一点来讲,。
@胡京徽(搜狐博友):低调行善,高调扬善,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实质的行善案例支撑,扬善谈何生命力。
王捷(公务员):慈善调子低或高是门艺术,分寸如何拿捏,要看时间、地点、人物和场合,科学把握,做到恰到好处。就当下而言,慈善的风气还不浓,慈善气候还不大,立志于慈善事业的人在谈论自己的志向时,不妨高调、高调、再高调。当然,也有不宜高调的慈善行为。比如企业家和公民个人做了哪些慈善,帮助了多少人,不必常常挂在嘴上,到处宣扬,沽名钓誉;比如涉及慈善受益人隐私的行善行为,不宜公开报道宣传,更不能高调行事,否则,影响慈善受益人的生活,甚至有拿慈善受益人的隐私为自己贴金和炒作的不道德之嫌。
@关子岭温泉乡来客(搜狐博友):给红包就是短暂欢喜上一阵子罢了,但的明天仍然是个问题。我肯定陈光标的“善行”有比没有好,其“高调”也的确发挥了些许社会影响力和召力。但我们常说给鱼吃不如教钓鱼。陈光标若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岗位,不用忙着四处散钱,也是功德。那将更彰显其行善本意的积极面。
@刘永仁(搜狐博友):陈光标把慈善倒退到了一种传统的做法,这种做法在世界慈善史上是早已受到批判的。120年前,卡耐基就在《财富的福音》里说,富人的布施式的慈善与其说是伪善,不如说是作恶。
来自 大科学 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