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2024-11-26 09:57: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语文”这个词,大家知道从哪里来吗?

如果我没有记错,它应该是叶圣陶先生在1949年提出来的。在此之前“语文”被称为“国语”和“国文”。后来,人们觉得,带个“国”字好像就和国民党有关了,比如国军、国会、国民党等,就需要改一下。叶圣陶先生非常了不起,他把“国语”和“国文”两个词各抽一个字,拼起来叫“语文”,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文字。这个改动,很贴切,很了不起的。

中国第一部书写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就是叶圣陶写的,叫《倪焕之》。你们上大学后可能要学这篇小说。叶家四代人全部是作家:叶圣陶先生,儿子叶至诚、叶至善,孙子叶兆言,第四代叶子是从事文学研究的。我曾经跟叶兆言开玩笑,第五代也要传下去。这是一个重要的文脉。叶氏身上肩负着很重的责任。

坦率地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起作用最大的科目就是语文和数学,改革开放之后加上外语,即语、数、外。这三个科目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科?我认为是语文。因为语文学不好,你也学不好数学和英文。

学语文有多重要?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里,只有人会使用语文,就是会听,会读,会说,会写,还会翻译。人掌握语言用来交流,不仅是简单的交流,还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别的动物也会交流,耳鬓厮磨,窃窃私语,但是两个不同的动物群落之间是很难进行交流的,它们一言不合,就要撕咬。动物之间也不会有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需要文字,即便是结绳记事,那也是语言的一种形式。而动物是没有文字的,甚至不可能结绳记事。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文字,没有语文,所以它们只能是动物,而我们是人。简单地说,语文使人成为人,成为文明的传承者。语文就是这么重要。

语言的变化,就是人类文明的变化。在中国,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就代表着中国不同的分期,代表着古老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变化,代表着中国人的视野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进入了白话文时期之后,这种变化仍然在持续,只是我们平时很难感觉到罢了。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语言的变化,如何代表着我们的思维的变化。比如,在1979年,有个诗人写了一句诗:我离你很近,但是我离你很远;我离你很远,但是我离你很近。当时,很多诗歌批评家都说看不懂。我离你很近就是很近,离你很远就是很远,怎么说成离你很近叫很远,离你很远叫很近?太朦胧了,令人气愤的朦胧。所以,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朦胧诗”其实是一个否定性说法。

回答2:

昨天语文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母语,甚至已经好好学习,而且学习语文好了的话,对于一些正常的情商或者是文笔的话,一定是会非常有帮助的。

回答3:

首先可以从以下思路来写。
语文给个人带来的影响,学习它让我们建立自己的思考体系,怎样待人处事。
语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让我们用优美恰当的语句描述生活,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生活,享受生活。

回答4:

因为语文是文化知识传播的载体,学好了语文才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

回答5:

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基础语言,而且语文作为文字和语言本身历史很悠久,了解本国文化就应该从语言开始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