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如铜和硫酸都剩余,则可说明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则没有必要进行稀硫酸与铜片的反应,
故答案为:无必要,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2)如证明有硫酸剩余,可用铁等金属验证,因含有水,则不能用钠,因含有生成的硫酸铜,则不能用氯化钡,银与稀硫酸不反应,故答案为:a;
(3)Ⅰ.方案①中含有硫酸,会导致生成的硫酸钡质量偏大,则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偏大,测定的剩余的硫酸的浓度偏低,可将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换成溴水后碘水后硝酸溶液;方案②二氧化硫可与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可用于测量含量,
故答案为:
序号 | 不合理的原因 | 误差 (偏低或偏高) | 改变措施 |
方案① | 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使生成的沉淀增多 | 偏低 | 将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换成溴水后碘水后硝酸溶液 |
方案② | --- | --- | --- |
;
Ⅱ.滴定实验测定物质的含量,需要做到准确量取液体的体积,用滴定管可以解决,准确判断反应的终点,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淀,由于溶液中有铜离子使溶液呈蓝色,不能指示反应的终点判断,且pH>5时,铜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沉淀,不能达到滴定终点,所以不能通过测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来求余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故答案为:不能,pH>5时,铜离子与碱反应生成沉淀,不能达到滴定终点;
(4)反应后铜和硫酸都剩余,可分别测量铜的质量或硫酸的浓度,可测量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或加入氯化钡称量生成硫酸钡的质量来测量,可设计方案如下:
方案一: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锌,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通过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方案二: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即可;
方案三: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取出,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出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量等,
故答案为:方案一:取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锌,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通过氢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方案二: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片取出,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即可;
方案三:反应结束后将烧瓶中的铜取出,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出沉淀,洗净、干燥后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