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跟你说说,先听明白我这个再买书
先为回答你的问题简单铺垫一下影响稳定性的几个大的因素
一:和弦分为三个功能组,分别是,主功能组(t),下属功能组(s),属功能组(d),(t-s-d)稳定性从强到弱,主功能组的和弦最为稳定,下属功能组居中,属功能组的最不稳定,在乐曲的编配中一般是从稳定--不稳定--更不稳定--稳定,(t--s--d--t),这就形成了功能圈。
二:和弦分为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三和弦,其中三和弦最稳定,其他依次递减
三:三和弦分为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正和弦只有三个,一级,四级,五级和弦,除此以外都叫副和弦(以C大调为例,一级和弦就是135,四级是461,五级是572)
四:和弦又分为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在正和弦里,原位比转位稳定,在副和弦里,转位比原位稳定。(这个很好理解,你在琴上试试就明白了)
下面进入正题
还记得第一个说的功能圈的事吧,与正三和副三和弦结合理解(每组和弦稳定性由强到弱)
1、主功能组和弦:一级(一级和弦的第二转位具有属功能)、六级(六级也具有下属功能)
2、下属功能组和弦:四级、二级、六级(六级也有主功能)
3、属功能组和弦:五级、三级、七级、一级第二转位(具有主功能)
按你的要求重新组合:(由强到弱)一级--四级--五级--六级--二级--三级--七级
免费教你一个很实用的和弦走向,很多乐曲都能用得上,把它研究明白了前面说的你就差不多懂了
一级--六级--四级--五级--一级。(稳定--不稳定--相对稳定--相对不稳定--稳定),这东西就是旋律向前发展的基石。
刘若英的《知道不知道》
《花香》……都可以这么配
感谢我吧,我把我学的总结的这么详细,你要是看书的话可就啰嗦了,但还是建议买本书来看,要学就要学精嘛,呵呵,祝你学有所成哈!
不好意思啊,上次回答问题有点大意了,答案不是很完善,现在修正一下啊!
以调式音阶的各级音为根音,按三度音程关系可以构成七个三和弦。以调式的第一四五三个正音级为根音建立的三和弦称为调式的正三和弦,分别为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其中最稳定的是主和弦,属和弦中的各和弦音对主和弦的构成音有较强的倾向性,是最不稳定的和弦。下属和弦也是不稳定的和弦,但它的不稳定性次于属和弦。在和弦连接中,稳定的和弦与不稳定的和弦交替出现,不稳定和弦要求解决到稳定的和弦,这就给和声的进行带来了前进的动力。当不稳定的和弦进行到稳定的和弦是,会给人的听觉产生圆满的感觉。
所以说下属和弦比属和弦要稳定一点(首先搞错了,不好意思啊)
一级和弦到七级和弦不能简单的排列为哪个稳定或不稳定,第一四五级和弦我已经说了,还有二三六七四个和弦。
在这几个和弦里面,六级和弦是最稳定的,七级和弦是最不稳定的,二三级和弦的稳定性差不多。
如果你是要配和弦,那我就告诉你一点别的东西吧。
在同一调中自然三和弦或七和弦的连接可归为上行或下行的二度,三度,四度的和弦连接。其中,个声部上行时给人以向前推动的感觉,下行时则给人以下沉的感觉,这种由不同的和弦连接所带来的动力和紧张度成为和声力度。
二度连接的和声力度较强烈,不常用。而三度连接,和声力度较弱,连接时可把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效果不错,应用比较多。还有就是四度连接,其连接的新鲜感与联系性相对平衡自然,具有良好的音响效果,因而应用多。
话又说回来,和弦的连接是千变万化的,连接得好不好关键是音响效果好不好,实践才是检验和弦连接的唯一工具。
要是你觉得对和声方面还是不大懂的话,我建议你多找点这方面的资料看一下,或者买本书参考一下。
呵呵~学即兴伴奏啊,我这几天正在看呢
给你发一下啊呵呵
http://www.tudou.com/home/user_programs.php?userID=10882057&pag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