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也作执著,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执着
【拼音】[ zhí zhuó ]
【出处】茅盾 《关于》:“对于人生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这也是对的。”
【近义词】顽固、执拗、固执
【反义词】放弃、舍弃
扩展资料
1、执着的近义词
固执
【拼音】[ gù zhí ][ gù zhi ]
【解释】一是〈动〉顽固坚持(正确或不适应新的情况的意见)。二是〈形〉(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愿变通。
【出处】曹禺《雷雨》:“侍萍,你不要太固执。”
【例子】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善于随机应变,不固执成见,也不重蹈覆辙。
2、执着的反义词
放弃
【拼音】[ fàng qì ]
【解释】丢掉(原有的权利、主张、意见等)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五十:"现在,我们必须放弃了那小小的人道主义,去消灭敌人,以便争取那比妇人之仁更大的人道主义。”
【例子】 鲁迅有感于中国人民愚昧和麻木,很需要做发聋振聩的启蒙工作,于是他放弃学医,改用笔来战斗。
执着 zhízhuó
1.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事物的妄情和妄想。如《大般若经》卷七一:“能如实一切法相而不执着故,复名摩诃萨。”又如《菩提心论》:“凡夫执着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众生虚妄的“执着”是很多的,主要是“我执”和“法执”。简单地说:“我执”就是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从而产生种种“我见”。“法执”就是固执外境实有,从而产生虚妄分别的“法见”。后亦以“执着”谓固执而不知变通。如《水浒传》第二二回:“我只怕雷横执着,不会周全人,倘或见了兄长,没个做圆活处。”
执着:对于某件事某个人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追求或努力
【
执着
】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术语)固着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知一切法相而不执着故,复名摩诃萨。’菩提心论曰:‘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行事钞下四曰:‘大德顺佛圣教依教而修,内破我倒,外遣执着。’
【
执着
】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坚持或固执的意思。
如果执着身相就算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