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陈庆(1738年—1787年),字树青。江西金溪人。先世江州人,《清史稿》称其为「义门陈氏」是也。
参考资料:陈树青——百度百科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天马”的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天马”这个艺术珍品,赞扬了西汉时期人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天马”震撼人心的艺术价值.
课文共7个自然段,按照说明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天马”被我国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本段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天马”的外形特点.这部分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来写的,细腻入微、栩栩如生的描写了“天马”奔放自如的艺术造型.
第六自然段,介绍了“天马”名称的由来.突出“天马”构思之巧妙,设计之奇特.以“龙雀”为底座,让人不仅感叹这件艺术品设计的精妙绝伦,也让人惊叹于东汉时期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第七自然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的意义.
一45¥(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