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人已经开始讲究服饰。人们普遍能够享用棉布服装。现存于德里印度博物馆的出土文物证明,那时的城市文明已经相当发达,妇女喜欢佩戴项链。公元前5世纪时,亚裔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观察到印度人用棉花织布制衣,感到十分新鲜和惊讶。棉花的用途很可能是印度人首先发现的。在公元前3世纪或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制造的丝绸已为印度人所知,但开始大量输入印度则是在公元1~4世纪期间。6~7世纪时,印度人已能自己生产丝绸,主要为贵族和富人所用。由于气候炎热,印度古人多用一块棉布裹身,十分便捷。大多数普通男女不穿上装。在现存印度古代壁画和雕刻中,女性通常都裸着上身。徐悲鸿在印度绘画《愚公移山》时所用孟加拉男性模特,都裸着上身,应是现实劳动生活的反映。古代只有军人和在印度的外国人等少数人穿缝制的服装。北印度人在冬季使用质地较厚的头巾或披肩保暖。
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后,使印度的服饰发生了变化。男性开始效法莫卧儿人穿缀有纽扣的服装,女性则开始穿裙子、罩衣和戴头巾。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在近代侵入印度后带来了西方的服饰文化,使印度服装文化呈现绚烂多彩的局面。18世纪时,印度教妇女普遍穿用的现代纱丽发展起来。纱丽的质地为丝绸或棉布,通常长4.5~8米,宽1.1~1.3米。穿时首端缠在腰际,中段绕过胸前,末端搭在肩上。纱丽在印度的地位与和服在日本略同。男性多穿棉布或纱布缝制的服装。不同教派的服装有所不同。例如,锡克教徒头包红巾,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印度服装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出现西化现象。
印度古代服装虽然简洁,但首饰却富丽而又繁多。妇女普遍佩戴金银和宝石饰品。她们使用的首饰包括耳环、耳坠、鼻饰、项链、项圈、手镯、戒指、脚镯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印度妇女舞蹈时脚镯声声,节奏明快,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度古代男子啊也戴耳环。现代男性戴戒指者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