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心里专家或高人支招帮助我如何解决我家6岁女孩不去上学的原因。她是厌学了吗?现在读小学一年级下册了

2025-02-24 14:28:0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很多孩子“厌学”,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没劲头,学习也越来越消极,一上课就昏头转向,这让家长朋友非常头疼,孩子不爱学习、上课不听见,甚至逃学,让家长恨不得替孩子上学去。


孩子为什么厌学

面对有“厌学”表现的孩子,家长们焦虑着,同时又有些显得手足无措。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首先要做的是找准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不妨先试着问问自己如下的问题:

孩子有学习动力吗?

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有的孩子无学习动机,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来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则是负动机,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

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吗?

兴趣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甚至是社会不良活动上去了,这样,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孩子对学习是否充满信心?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些孩子,曾经努力过,但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因而主动放弃了努力,学习中举起了白旗;另一些孩子,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或表扬,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心。

孩子意志是否薄弱,耐挫力如何?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存在“恨屋及乌”的心理吗?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有的孩子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孩子是“物极必反”的牺牲品吗?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想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找准了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我们才有可能采用有效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应对厌学孩子的四大秘诀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刚开始目标不要过高,过高的目标容易使自己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当然,目标太低则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所以,同学们确立学习目标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3、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意义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清楚学习应该学什么,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现行教育体制对成绩的强调几乎是他们对学习的唯一印象。这样,成绩不好的孩子对学习的厌恶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学好,但却缺乏正确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因此就开始逃避学习。


作为应对,我们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


对孩子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4、家长做孩子的好榜样。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家长整天打麻将,却要孩子好好学习,显然没有说服力。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