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其实是满洲末代贵族。我今年三十岁。我们家族属于镶黄旗。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爷爷十几岁上跟着他的父母逃难逃到定州。改姓罗。因为当时爷爷还小,所以他只记得他在北京时住的的西城区罗圈胡同。可是好像在网上查 有些出入。来到保定后,我老爷爷他们生活很艰苦。后来我爷爷通过替别人补鞋维持生活。我爸爸的户口本上还写着户籍北京市呢。但是到我这一辈,户籍就改成了定州户口。民族也改成了汉族。
我不是留恋什么贵族,清朝末期卖国求荣 对外妥协 我也是很鄙视他们的。但是我稀罕复姓,多拉风!呵呵我也稀罕少数民族,觉得也比较有特色吧。
我们家族的变迁,充分体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体现了融合的原因有战乱 人口流动 与汉人杂居 与外族通婚等。
另外我们家族的变迁也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 社会变迁。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 许多满洲人逃出了北京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变迁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十六国北魏的考察,希望能够推进该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阐述了东汉末年以来自然环境变迁是西晋灭亡和十六国割据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全球性寒冷干燥期的出现,我国北方沙漠面积不断扩展,各游牧民族原有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于是纷纷南迁,趁着西晋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夺取了政权。而公元3世纪晚期至4世纪初期出现的旱灾频发期,造成了西晋王朝更大的困难,加速了其垮台的进程。 第二章探讨了北魏政权对农牧关系和基层社会组织的变革。拓拔鲜卑是内迁诸族中入塞较晚的一支,因此,能够总结此前胡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教训,推行比较对路的政策,较好地调整了农牧关系、缓和了民族矛盾,很快地实现了封建化。由于北魏政权能够适应中原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从而增强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 第三章论述了自然灾害灾害对北魏兼并战争的影响。北魏的后勤保障制度比较完备,在兼并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章从冷冻灾害与军服保障、疫病与医疗抚恤保障、饥馑与军粮草保障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而在南北朝之间的战争中,北魏多在秋冬季节进军南方,南朝政权则多在雨季和发生水灾之时发动对北魏的攻势,争夺地盘,并积极地执行以水代兵的政策。双方形成战略均势,南北对峙的局面长期无法被打破。 第四章则分析了北魏长城—军镇防御体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大漠,为了防御其侵扰,北魏建立起长城—军镇防御体系。该体系在军事意义上是很成功的。但是,北魏军镇之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移民屯垦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其所处的恰恰是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地区,加上对土地的利用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公元6世纪初,中国北方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起来,水旱不断。由于中原粮食产地频繁发生灾荒,河北和山西的百姓反而要就食北镇。再加上北魏政权救济应对的不力和镇将的贪婪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起义和随后的南迁,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