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缴纳个人所得税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在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工资表中实发工资额+扣除个人所得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扣除个人所得税额)
现金(或银行存款) (工资表中实发工资额)
扩展资料: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征税对象
法定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2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3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
计提时
借:
管理费用
等
4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4000
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代扣个人所得税
借: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15
(4000-3500)*3%
贷: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5
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5
贷:银行存款
15
1、不办理会计事务的个人不用做分录 2、个人独资企业: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企业代缴个人所得税 如发工资100万,代缴个人所得税15万 借:生产成本(或相关科目)100万 贷:应付工资100万 借:应付工资15万
发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4000
应付职工薪酬/个人所得税15
贷:银行存款
4000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15
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15
贷:银行存款
15
错了
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工资(可是应发工资哦,没扣除个税和社保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