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如果是根性愚钝的人,就难以开悟成佛了。即使有明眼宗师费心启悟,他也不可能荷承大法。相反,众生具有灵明不灭的自性,遇到明师指点,机缘成熟,即可结出硕果。
出处:唐代惠能的《六祖坛经》
很多缘份皆因情起,很多烦恼皆因情生,有了因也就生出许多果来,也许这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可是我们接受了那份因,就一定要接受这份因生出来的果,因果是循环往复的,所谓的拿得起,所谓的放得下都是所谓的。
手里的东西好放,心里的东西未必能放下,可能不是舍不得这个人,不是舍不得付出的感情,只是舍不得那份快乐,那份美好吧?
其实任何一种原因都是放不下的因吧?那放不下的果就是自己的问题,跟旁人无关。
扩展资料: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说一脉相承。
《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
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这是禅宗经典《六祖坛经》里五祖与六祖传法之后,说出的偈子。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
没有一定的佛学修为,实在无法参悟得透。
初学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凭着个人感情做的任何事情,都会有果报如影随形。果报无非善报恶报,善者上天,恶者入地,都没有离开轮回。无情亦无种,无情做事,指的是抛开个人私心,以众生心为心的大有情;指的是不住于相,行于布施,没有在因地种下种子,可得到最终的解脱。
无性亦无生,所谓自性有无一如,不做有解,不做无解,即无生无死,无生法忍,所谓的涅磐清静。无入无出,无来无去。
翻译是:有情啊,就会种下因,种下因就罢了还要结果,觉悟了,就无所谓有情也种下因,无所谓自性,也无所谓生。
出自哪里,都知道吧。《六祖坛经》
内涵很丰富哦,没有智慧参不透,参不透就不要参了,参透了就是佛了,各人各有各的见解,我的只供参考!只供参考!只供参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用如如之心做事,在合适时候可以让人因事见佛心。自身无情杜绝任何事情,不管他人,那么就没心和死人没有两样。
人活世间没利害,人人本无善恶别。三宝心脑身分离,道法万事假认清。看得人间真情事,还它人间如如显。
意思:
如果是根性愚钝的人,就难以开悟成佛了。即使有明眼宗师费心启悟,他也不可能荷承大法。相反,众生具有灵明不灭的自性,遇到明师指点,机缘成熟,即可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