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是从市井中被康熙发现的,康熙一眼就看出此人有才,就在裁撤三藩上就体现出来了,周培公为康熙付出了很多,在平定三藩上付出了很多很多,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一纸诏书将其贬到了远离京城,远离皇上的盛京,在冰天雪地里拖着病体熬了十年,仅仅是因为明珠索额图两党为了防止周培公拥兵自重,而回过来攻打北京。
等到台湾的战事迫不及待的时候,康熙想到了这位10年没见面的大臣,亲自前往盛京想去启用周培公,无奈,周培公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见了皇上一面以后,撒手人寰了康熙望着周培公花费多年时间制作的大清地图,心中五味杂陈,亲自为周培公守了一夜的灵位,康熙一生只守了两次灵,一次是为周培公,一次是为了老祖宗和苏麻。那么,他贵为天子,为什么要给周培公守灵呢?
其一,这可能是一种帝王之术,周培公是公认的有才,为了康熙立了很多功。古时候,士大夫们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名节、尊严比什么都重要。康熙这么做,可以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多么的重视人才,多么的礼贤下士,好让天下有识之士为他所用。事实上,这种做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康熙时期,的确除了很多能人贤士,并且他们都对康熙皇帝忠心耿耿。
其二,他对周培公心怀愧疚。按周培公之材,特别是军务方面,完全可以位列朝堂之上,参予朝中决议计划的,可就这恰恰军务之材也能够说是康熙不消外放的主要原因,而周培公本身是南方人,那末外放按大清吏制除本省湖北外,别的各省皆可,但康熙恰恰把他放到关外苦寒之地盛京,而且还管军务,盛京是满族龙兴之地,满文明起主导作用,你周培公在此地有军务之权也没有甚么风险,何况盛京周边另有几位旗主王爷在那,而周在此任一干十余年,这在大清吏治也是少少少少的,殷勤没有甚么牢骚,这十年间翻遍古今图集绘制了其时最准确的大清地舆全图皇舆周天,死以前出现给康熙,一幅舆图在其时来讲也是个“浩瀚工程”,对付一个帝王来讲能看到本身所管辖国度的全貌,制作人当有绝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