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繁体字回归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人。你能站在这里堂而皇之地说回归繁体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大信息时代使得书写发生了变化。在电脑和网络普及之前,你绝对不会产生这种想法。
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正是简体字和拼音的出现使得新中国迅速完成了“扫盲运动”。中国的改革,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所谓的“人口红利”。但只有受过基础教育的“准产业工人”才能称之为“人口红利”。而完成最基本的现代教育,识字是一个基本前提。民国时期,人口有很多都是文盲人口,这些就不是“人口红利”而是“人口负担”。比较一下,中国和印度,都有庞大的人口。但为什么印度在有西方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印度为什么要落后那么多?十亿嗷嗷待哺的“人口负担”和十亿有文化的产业工人那是两个概念。
港澳台为什么能以繁体字为基础完成了扫盲?很简单,同样是一百万“准老师”,对四万万国人而言杯水车薪,对几千几百万人而言就绰绰有余。同样是一百万教育资金,对四万万人而言杯水车薪,对几千几百万人而言就绰绰有余。
但,过犹不及。现在使用的一次简化字大体上都能找到根源,之后的二次简化则显得“过于简化”以致风马牛不相及所以被废止了。正因为简化程度恰到好处,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没有系统学习过繁体字,你仍能够阅读繁体字。正因为能够阅读繁体字,一些人从文化溯源或者别的角度,认为繁体字更优美啊什么的,希望回归繁体。
但是,这也是计算机时代才出现的事情。因为,无论简体还是繁体,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打拼音,没有区别。但对于五笔输入而言,那就是折磨。如果需要自己书写,你就更会觉得是折磨“一只忧郁的台湾乌龟”读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写起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
回归繁体可以是一个个人选择,但对国家而言是不可能的,国家机器追求的是效率。汉字的二次简化降低了效率,所以被叫停。回归繁体也会影响效率,所以也不可能。
基本上是全部都要回归的、只有少数几个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