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穴 [ shù xué ]的俞读 shù。
俞穴 [ shù xué ]
即穴位。
明 宋濂 《赠刘俊民前辈》诗:“更参九针法,俞穴别肤腠。”
俞
拼 音 yú shù yù 部 首 人 笔 画 9 五 行 金 五 笔 WGEJ
[ yú ]
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姓。
[ shù ]
同“腧”。
[ yù ]
1.古同“愈”,更加。
2.病愈。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俞允 [ yú yǔn ]
《书·尧典》:“帝曰:‘俞。’”俞,应诺之词。后即称允诺为“俞允”。多用于君主。
五代 何光远 《鉴诫录·语忌诫》:“累乞一藩,终不俞允。” 宋 朱熹 《答龚参政书》:“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宋史·赵普传》:“ 太祖 怒甚,起, 普 亦随之, 太祖 入宫, 普 立於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臣妄陈大计,皆承俞允。”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日前呈请改革政治,曾云如蒙恩准,当静候调遣,虽蹈汤火,亦所不辞。现已悉蒙俞允,自应亟践前言,维兹危局。”
2、俞旨 [ yú zhǐ ]
表示同意的圣旨。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三札子》:“臣前者两次曾辞免枢密副使,未奉俞旨。” 宋 陆游 《谢致仕表》:“奉祠虽佚,窃食靡安,兹洊贡於忱辞,始恭承於俞旨。”《明史·方从哲传》:“ 从哲 乃叩首 仁德门 ,跪俟俞旨,帝终不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贾 屡疏恬退,未蒙俞旨,未几而祸作矣。”
“俞”的读音:yú、shù、yù
基本释义
[ yú ]
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百允许的敬辞)。
2、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度以待耳”。意思是古代的圣人不以自己的私念伤害神,安然而以等待吧。
3、姓。
[ shù ]
同“腧”。
[ yù ]
1、古同“愈”,更加。
2、病愈。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俞扁
[yú内 biǎn]
俞跗、扁鹊 两位古代名医的并称。借指医生、名医。
2、肝俞
[gān yú]
亦作“肝腧”。人体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的背俞穴。
3、俞儿骑
[yú ér qí]
古代帝王大驾出行时充当仪仗队伍前导的骑卫。以登山之神名之。
4、募俞
[mù yú]
指人体胸腹部的募穴和背脊部的俞穴,皆为脏腑经气结聚输注之处。俞,通“腧容”。
俞穴拼音:[shù xué]
穴
读音:[xué]
部首:穴五笔:PWU
释义:
1.洞,窟窿:孔~。石~。~居。~隙。龙潭虎~。
2.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
3.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掌~的(指地主或班主)。走~。~头。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