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斗指子,寒冷的冬天来临,英语:winter 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表示季节变迁的特定节令,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位置变化制定。这天,太阳行至黄经270°(冬至点),直射地面位置达一年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白昼最短一天,越北白昼越短。
扩展资料:
冬至习俗小知识
1,冬至祭天
历代统治者都要于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礼,是历代帝王禳灾祈福,在冬至日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
2,冬至祭祖
古代在民间,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3,冬至数九
民间把冬至义称作“交九”或“数九”,从冬至起,每隔9天作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共81天。各地人们根据不同气候条件、景物特征等编出了脍炙人口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4,吃饺子
我国北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医圣”张仲景留下的。张仲景冬至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成汤,羊肉、药物捞出,包成似耳朵的”娇耳”,吃“娇耳”,喝“祛寒汤”,全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耳朵治好了。
所以,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5,吃团子
在南方某些地方是吃吃冬至团(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日清晨,各家各户都会开始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更豆、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冬至(节气、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
冬至是冬天的开始。至是到的意思。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