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吃多了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大神们帮帮忙

2025-03-28 23:03:1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常听说味精是工业制成的,食用对人体有害,这是真的吗?
这么说其实冤枉味精了。味精其实是十分天然的一种调味料,它的主要成分也就是提供鲜味的成分便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广泛、天然地存在于豆类、粮食、海藻、鱼等食物当中。
说工业制成主要说的是提炼这种物质的工艺,其实味精生产的工艺与酿酒十分类似,即用粮食做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并提纯得到,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并不改变其天然的属性。
美国的权威部门曾研究发现过量摄入味精会导致体重超重与镁、钙、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副作用产生。而且味精中含有很多的钠,如果使用味精时不减少盐的用量,也容易导致摄入的钠超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但这均是在过量的前提下。
那应该如何安全食用味精?
首先,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味精,这样可以基本保证食品安全。其次,使用味精烹饪时应该注意严格控制好盐和味精的量,两者加起A的用量应该不超过每人每天6克。在安全范围内食用味精,可以认为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

回答2:

对味精的种种非议由来已久,有的甚至说某某国家已经立法,吃味精犯法。这些说法给人们心中平添疑虑,似乎使味精原本的鲜度也大打折扣。信吧,确实觉得它难以割舍;不信吧,又如鲠在喉,食之不畅。 事实上,我国以及那些被说成禁吃味精的国家却从未停止过生产味精,人们的生活中也几乎每天都没离开过味精。那么,对味精的种种说法缘何而起?让我们听听专家细说端倪,以使大家心中有数。 味精,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是我们烹调食物时常用的增加鲜味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文规定,味精可以用于食品。有关味精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并出现过不少疑点。早在1968年有位科学家报道,有人在美国波士顿近郊的一家中国餐馆用餐后,出现一过性的特定症状—从头到上肢有麻木感和全身倦怠等。这些症状当时曾被怀疑是由于在馄饨汤中加入了多量味精引起,并因此有了个“中国餐馆症候群”的名称。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4年用双盲法进行了严密的检查。其结果是,摄取了3~4.4克味精的人群未发现任何症状。另有研究显示,给小鼠的新生仔按每千克体重分别皮下注射4克以上和0.5克味精后,都在其脑的不同部位引起病变。但将味精加入食品或饮水中给小鼠食用,则未发生上述改变,而且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方面也均无异常。WHO根据一系列的实验结果明确提出,味精可在食品中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适量使用,其每天允许摄入量可不作特殊规定。 当然,任何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即使它无毒,也不可食用无度。味精的使用同样应有一定的限制:(1)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过多可使血液中谷氨酸钠含量增高,引起短时的头痛、心跳加快、恶心、口干等症状;(2)由于味精在155℃时可生成焦谷氨酸钠而失去鲜味,并产生毒性,所以味精不宜与食物一起长时间烹调,也不宜在煎、炸和烘烤食品中使用。
希望采纳

回答3:

回答4: